“好美的雪景啊!”孫康不禁被這美景驚呆了。
可是,就在這時候,他突然想到了馬上要進行的考試,如此美麗的雪景,如此耀眼的光芒,不正是讀書的好時光嗎?想到這裏,孫康立刻睡意全無,他趕緊從床邊拿起書本,想都沒想就走進了雪地裏,然後全神貫注的讀起書來,連寒冷都完全忘記了。直到冷得手腳都僵直的時候,他才起來跑一跑跳一跳,然後坐下來抓緊時間繼續學習。
從此以後,孫康恨不得天天都下雪,這樣他就可以有機會多看書了。所以每一個有雪的晚上,都有孫康深夜苦讀的身影,正是憑著這種孜孜不倦不畏嚴寒的苦學精神,孫康終於在考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大官。
學習成績的好壞,與你學習時所處的環境關係並不大,隻要有著一顆好學上進的心,不管是什麼樣的學習環境,都一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我們現在有這麼優越的學習條件,難道不應該更勤奮學習嗎?
鑿壁借光的匡衡
——人窮誌不窮,發奮讀書才能成才
西漢建昭三年,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丞相,他因為學識淵博,而且輔佐皇帝治國的能力突出,非常受皇帝的賞識,在他死後還被皇帝封為“樂安侯”。這個人名叫“匡衡”。
匡衡的家在現在的山東省棗莊市,小時候,因為家庭貧窮,盡管匡衡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他家還是沒有錢送他去學堂,於是,愛學習的匡衡總是逮著機會就向別人請教問題,從來不知道麻煩和疲倦。
終於,他家有一個識字的親戚被小匡衡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就答應,免費教他讀書認字,匡衡知道以後高興的要命,每天都跟著這個親戚認真的學習,隻要有不認識不明白的生字和詞語,他都絕不放過,一定要將每天學習的知識都理解消化了才去休息。由於天資聰穎,加上匡衡的勤奮努力,沒過多久,匡衡就能夠自己讀書識字了。
但是,雖然匡衡能夠認字了,可是那時候的書是非常貴重的,家裏根本拿不出錢來買書給他看,於是匡衡就想盡一切辦法向別人借書。為了多讀書,匡衡經常去給人家做工,卻不要工錢,不管什麼活,隻要人家答應借書給他看,匡衡都會去做。
久而久之,周圍的人都知道匡衡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大家也都盡量幫助他,有活就找他來幹,然後把自己的書借給他看。
漸漸的,匡衡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兒,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力,地裏的很多活都要他來幹了,為了能繼續借書看,他還要去為別人做工,於是他常常是從太陽剛剛升起就起來做工,等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才能回家休息,從早到晚,根本沒有時間讓他來看書。好不容易等到晚上能有空了,可是家裏卻買不起一盞油燈,沒有燈他自然無法讀書,匡衡的心裏著急啊!卻又沒有什麼辦法。
一天夜裏,勞累了一天的匡衡正躺在床上背誦天黑以前抽空看的書,卻發現床頭有一絲光亮在隱隱約約的閃爍,原來,是牆壁裂了一個縫,鄰居家的光亮透過縫隙穿過來了。哪天拿泥巴把牆縫補一補吧!匡衡剛剛這麼想著,卻突然靈機一動,如果把縫隙鑿得再大一點,鑿成一個圓洞,那是不是就可以借著這個光亮讀書了呢?
這麼一想,匡衡立刻找來小刀開始一點一點的挖起牆壁來,一會兒功夫,牆壁就被挖了一個圓圓的洞,燈光透過洞子照射過來,匡衡終於可以繼續讀書了。
從此,每天白天,匡衡都在地裏幹活,而一到夜晚,他就借著從牆洞裏透過來的燈光讀書學習。不久以後,鄰居發現了匡衡的這個秘密,不但沒有責備他的不好,反而為他的勤奮所感動,每天把油燈刻意放在靠近牆洞的地方。終於,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和發憤圖強的決心,最後,匡衡終於學有所成,成了朝中的宰相,也成為皇帝最賞識的人才。於是,“鑿壁借光”的故事就這樣一直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