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天跟這個同學鬧別扭了,明天又和那個同學因為爭一點東西而告到了老師那裏去,星期天又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跟你爭的臉紅脖子粗……都是個小男子漢了,怎麼像周瑜一樣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如何從小就培養男孩寬容大度的“王者風範”?
負荊請罪
——主動認錯又何妨
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大地上有七個國家,分別叫秦、齊、楚、燕、韓、趙、魏。這七個國家經常發生戰爭,百姓挨餓受寒,生活得很苦。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實力最強,所以它常常欺負別的小國。秦國喜歡請別的小國的國王來做客,在宴會上取笑他們來顯示自己的強大,趙國的國王就常常被秦王取笑。
一天,秦王又派使者來請趙王去赴宴。趙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藺相如,他聰明過人,主動請求和趙王一起去。宴會上,藺相如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得趙王保住了麵子,秦王沒有能夠取笑趙王。從那以後,秦國不敢再欺負趙國了。
回國後,為了獎勵藺相如,趙王封他做了個大官。把國家的大事都交給藺相如去做。趙國有位大將軍叫廉頗,他每次率領士兵打仗都能取得勝利,非常厲害,大臣們都非常尊敬他。
廉頗看見趙王這麼喜歡藺相如,心裏很不開心。有一天,他和別的大臣在聊天時說起藺相如,很生氣地說:“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的!國家都是靠我們這些將軍在戰場上打下來的,他隻是嘴巴厲害,隨便說說就被封了大官,我真不服氣!”旁邊的大臣們也附和道:“是啊!是啊!”廉頗狠狠地說:“以後我要是遇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我的厲害!”
這件事情後來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裏,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很生氣,但是藺相如卻對他們說:“以後,你們要是遇到廉頗的手下,一定要客氣,對廉頗更要尊重!”
他不僅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每次出門隻要遇到廉頗,他一定會把道路讓出來,自己在小巷子裏先呆著,等廉頗走後才走。時間長了,廉頗的手下就很看不起藺相如,說他膽小如鼠,他們也常常欺負藺相如的手下,但是藺相如一點也不在意。大臣們知道了這件事,都以為藺相如這樣做是害怕廉頗,紛紛嘲笑他。
藺相如什麼都沒說,像往常一樣工作著。一天,藺相如的家人實在忍不住了,就抱怨起來:“你的職位比廉頗高,你看著我們被他們欺負嘲笑,怎麼也不說話呢?難道你真的這麼怕他嗎?”藺相如平靜地搖了搖頭,問道:“你說,秦王和廉頗誰更厲害?” 大家回答:“當然是秦王了!”藺相如接著問道:“上次我和趙王去見秦王的時候,我有沒有害怕?”大家說道:“沒有”。藺相如笑著說:“既然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會怕廉頗呢?”大家急忙問到:“那你為什麼老是讓著廉頗呢?”藺相如答道:“一個國家文武百官要上下一心,團結在一起才不會被別的國家欺負。現在秦王不敢欺負我們國家就是因為我們上下一心,文武百官都團結在一起。如果我和廉將軍鬧別扭的話,秦國要打我們趙國就很容易了。” 大家聽後都紛紛點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沒過多久,這些話讓廉頗知道了,他很是感動,又覺得非常慚愧。他說:“沒想到藺相如如此為國家著想,和他比起來,我太自私了!我隻想著自己的麵子,卻忘了國家大事。”晚上休息的時候,廉頗想起這件事,心裏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第二天一早,廉頗脫了上衣,光著胳膊,身上背著荊條(一種用來打人的東西)來到了藺相如的家門口。一路上,人們都好奇的看著他,還有些人在後麵跟著,想看看廉大將軍到底要做些什麼。
藺相如聽說廉頗來到門口,慌忙迎了出來。誰知廉頗一看到藺相如就跪了下來,向他承認自己的過錯,請求他責打自己:“你一直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我卻為了自己的得失和你計較,你多次忍讓我,而我卻以為你膽小怕事。和你比起來,我實在慚愧,你重重的罵我,狠狠地打我吧!隻有這樣我才能原諒我自己!”藺相如趕忙扶起他,兩人從此團結一心保衛趙國。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自己錯了,卻因為怕別人的責罰而不去認錯。我們總是習慣地給自己找借口,把錯誤怪罪到別人身上。其實,每個人都會犯錯,可是大家對待錯誤的態度卻不一樣。勇於認錯,才能改正錯誤,才能得到別人和自己的諒解,也才能讓自己在成長的路上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李世民虛懷納諫
——寬容是一種帝王風度
在我國古代有個非常輝煌的朝代,那時候國家十分富強,外國人都喜歡來中國遊玩或者做生意,這個朝代就是唐朝。
唐朝第一個皇帝叫李淵,他有三個非常有名的兒子。大兒子是李建成,另外兩個叫李世民和李元吉。李淵封李建成為太子,打算等自己死後將皇位傳給李建成。李建成的手下有一個大臣叫魏征,他非常的聰明,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李建成很重用他。
當時二王子李世民善於打仗,有很多地方都是他打下來的。李世民非常有誌氣,也非常有本領,他手下有很多的將領,勢力非常得強大。魏征看在眼裏,就勸說李建成早點殺死李世民,確保自己能當上皇帝。可是李建成並沒有聽從魏征的話。結果,後來不好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李世民把李建成殺死,自己當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