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早就聽說魏征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大臣,也知道他曾經多次勸說李建成殺死自己。於是李世民召見了魏征。所有的人都以為李世民要殺了他,大家都為他捏著一把冷汗。
隻見被五花大綁的魏征昂首闊步地走到李世民的麵前,一點都沒有害怕。李世民問:“魏征,聽說你曾經勸說我的哥哥殺死我,有這回事嗎?”魏征看著李世民,哈哈大笑了幾聲,說道:“可惜可惜!你哥哥要是當日聽我的話,早點把你殺死,今天做皇帝的就是他而不是你了!”
大家被魏征的話嚇了一跳,都低著頭不敢吱聲,心裏想:“這魏征也太大膽了,他怎麼敢這麼和皇帝說話啊!”李世民聽後,半天沒有說話。過了好一會兒,他也哈哈大笑了起來,然後大聲說道:“來人!給魏征鬆綁!”
大家都不知道皇帝想幹什麼,連魏征也被皇帝的行為搞得一頭霧水。隻見李世民走到魏征跟前,說:“雖然你以前讓我哥哥殺我,但是我不和你計較。我覺得你是一個正直的人,我希望以後你能當我的大臣,幫我一起管理我們的國家。”魏征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並且發自內心地佩服李世民。
從那以後,魏征一心一意地幫助李世民管理江山,每次,李世民要頒布新的法令時都會找魏征來商量。魏征從來都不因為害怕皇帝懲罰自己而說假話,即使有些話明知道皇帝聽了會很生氣,魏征還是要說。
有一次,李世民以前的部下違反了法律,貪汙了別人送來的錢財。李世民很生氣,下旨奪了他的官位,並給他判了刑。這個大臣深夜求見李世民,他說:“皇上,你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我就跟著你,我們一起到處打仗,多少次我都差點死在戰場上。”說著,他就“嗚嗚嗚”地哭了,“現在我犯了法,但是以前我幫你做過那麼多的事,立過那麼多的功勞,您就放了我吧。”說完,他就跪在地上給李世民磕頭,頭上都流出了鮮紅的血。李世民想起以前在一起打仗的樣子,覺得他很可憐,心就軟了。他下令給了這個大臣很多的錢讓他走的遠遠的,並且不讓他去坐牢了。
這件事情被魏征知道了,上朝的時候,他對李世民說:“皇上,如果你因為可憐他,就放了他,那你以前所有的手下犯了法,我們是不是都不能處罰了呢?”
李世民看著滿屋子的大臣,覺得很沒有麵子,他嚴厲地說:“他以前為國家立過很多的功勞,我們就再給他一次機會也是應該的。”說完,他揮揮手,希望魏征不要再和自己爭辯了。
誰知魏征接著說:“皇上,你這樣做違反國家的法律,是不可行的。如果以後所有有過功勞的大臣都犯法又不能處罰,那國家的法律還有什麼用啊?”
李世民的臉“刷”一下紅了,他雖然覺得很難為情,但是他想到自己是一個皇帝,應該聽取大家的意見,所以他下命令判了那個大臣的罪。
在李世民在位的時間裏,魏征多次與他爭辯問題,向他提出意見。李世民時刻都以自己是一個帝王來提醒自己,虛心地聽從大臣們的意見,不會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給老百姓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這樣大家的日子過得好了,國家才能富強。
後來在李世民的努力下,唐朝漸漸強大起來,周圍其它國家都努力與唐朝建立良好的關係。老百姓生活得和平、幸福。
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風度。我們應該常常吸取別人的意見,不能因為別人的意見跟自己不一樣就排斥他,這樣會失去一個讓我們學習的機會。也不能因為誰說過自己壞話,就在其他事上麵報複他,這都是不大度的表現。
三氣周瑜
——容納他人才能使自己過的更好
周瑜是三國時東吳的都督,他足智多謀,很會用兵。可是,他卻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心胸狹窄,容不得別人比自己高明,尤其是容不下以聰明著稱的西蜀軍師諸葛亮。
東吳和西蜀兵力不夠強盛,都打不過曹操,就決定兩家聯合起來一起打。在赤壁之戰裏,曹操被兩家聯手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奉命去和西蜀的劉備商量乘勝追擊攻打南郡,為了不被諸葛亮搶先,周瑜主動對劉備說:“我帶兵先去吧,如果打不過他們你們再去。”
周瑜帶兵去攻打南郡,但是看守南郡的大將曹洪太厲害了,周瑜有些吃不消,後來甚至不小心被對方射了一枝毒箭,不過最後還是堅持著把曹洪趕跑了。但沒想到的是,等他氣喘籲籲地趕回來,卻發現被他拚了老命把主帥趕跑後的南郡,卻被諸葛亮派來的手下趙雲給占領了。
周瑜鬱悶的很,氣急敗壞地就要攻城,想再把南郡從趙雲手裏給奪回來。趙雲可不吃這一套,立刻下令叫人放箭,周瑜身上的傷還沒好,沒辦法,隻好一步一步退了回去。回到他的大帳篷,他想,曹操在這裏一共有三座城——南郡、荊州、襄陽,現在諸葛亮隻占領了一座,還有兩座,明天把那兩座攻下來,哼,然後我再去把南郡給搶回來。這麼想著,他的心裏也就舒服多了,躺下來準備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