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是糗糧之一種。用黃米麵,搓成指頭粗細的棒狀,分段切開,像圍棋棋子大小,經過炒製,便做成一種幹糧。可以背了遠行,路上食用;也可以帶到城裏,作為風味吃食饋贈親朋。
黃米麵炒棋子,外表焦黃,裏麵膨化作蜂窩狀。入口酥脆,微有甘甜。鄉下當初缺糖,有的人家用紅薯南瓜煉得餳(糖稀),做炒棋子時放些餳在麵裏,這份糗糧便更加可口。沒吃過炒棋子的,可以拿點心製品“江米條”來比照,大約能夠得其仿佛。
而具體製作炒棋子,要用黃土。隻用鐵鍋,不要黃土,不能炒製食品嗎?那當然也可以。隻是,由於食品在鐵鍋裏受熱不均勻,炒出的食品不夠地道,不上檔次。
用黃土炒棋子,要幹淨黃土,細細過羅,然後在大鐵鍋裏先行炒那黃土。待黃土在鐵鍋裏沸騰,咕嘟咕嘟冒泡兒,才將黃米麵的棋子疙瘩倒進鍋裏。這樣,棋子不接觸鐵鍋,而是在高溫的黃土裏均勻受熱。以炒豆子來比較,鐵鍋炒豆也好吃,豆子脆而硬;而在黃土裏炒豆,豆子會膨得格外大,脆而酥。
黃米麵的棋子,在沸騰的黃土中炒好,用笊籬撈出,仍要過羅。今番要用粗羅,將黃土篩去,金黃瑩亮的炒棋子就做成了。
濕麵疙瘩扔進黃土裏,幹淨嗎?衛生嗎?這隻是城裏人的擔心罷了。幹淨黃土,鐵鍋裏炒到沸騰,這樣的黃土有什麼不衛生?至於炒棋子上麵,或者多少帶了些微黃土,那絕不影響口感,而且說,說定倒是增加了一些礦物質之類。
早年間,人們離開家鄉去遠行,或者到城裏謀生,或者去探訪親友,甚至是上京趕考,路上帶什麼糗糧呢?炒棋子是最多見的一種方便食品。酥脆可i-,絕不腐壞。一邊行路,一邊抓一把嚼食,既不耽擱行程,又能省了飯錢。那實在是農家子弟出門遠行必備的一種幹糧。
小時曾經想過,朝鮮戰場上我們的戰士尋常吃炒麵,那真是沒辦法的事;當時如果有人介紹了炒棋子的方法,一樣的糧食,幾乎一樣的工序,炒棋子卻要好吃可口得多,戰士們也少受一些苦吧。
至於遠行人帶了炒棋子出門,手裏一粒粒拈弄了,會不由思念母親妻子。
而棋子上帶些黃土,不僅在習俗上講,人們不會忘記故鄉;而且,到外地生活,有家鄉的黃土作用,大家不會水土不服。
如今,早已不是供應短缺時代,城裏鄉下,各種小食品充盈貨架,黃土炒棋子是難得一見了。我說它是“糗糧一絕”,希望它不要絕種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