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熱鍋子(1 / 2)

韓石山:

家鄉的飯食中,最難忘的要數熱鍋子了。

先得說清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飯。也許不能叫飯,隻能說是一種菜。嚴格地說,連菜也不是,隻能說是一種湯。因為它是稀的,裏麵的東西似乎也上不了台麵。這麼說吧,西安的羊肉泡饃,是很有名的了,少有人沒吃過的。熱鍋子,與羊肉泡饃差不多,隻是沒有那麼名貴,沒有那麼花哨精細。現在的羊肉泡饃裏,都是細細的粉絲了,吃起來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

我有時候想,就像晉南的蒲劇傳到西安變成了秦腔一樣,西安的羊肉泡饃,也是我們晉南的熱鍋子傳過去變的。蒲劇比秦腔還要高亢,熱鍋子比羊肉泡饃還要地道。

小時候不知道熱鍋子的味道。我家在鎮上,還比較富裕,大人們是不讓吃熱鍋子的,說那是鄉下人吃的。這話我信。我們鎮,那時是臨晉縣的縣城,每逢農曆的三六九是集日,到了這一天,鄉下人都要到鎮上趕集。前一天下午,也有的是當天早上,賣熱鍋子的帳篷就支起來了。支的遲和早,要看集的大小,大點的集叫會,也在集日子,卻要連續兩三天。逢會就要唱戲,比平常的集日熱鬧得多。我們這些孩子,常是根據支不支帳篷,來判斷是不是集日和集的大小。鄉下人來趕集,大多是帶上幾個涼饃,到了中午時分,來到熱鍋子跟前,在那低矮的長板凳上一坐,要上一個大碗,把饃掰碎放進碗裏,讓掌勺師傅套了又套,再撇上紅紅的羊油辣子,然後就呼嚕呼嚕地吃將起來。吃飽喝足,打著飽嗝,消消停停地回家去也。

每當看到鄉下人坐在長板凳上吃熱鍋子,我就很是羨慕,覺得自己的喉嚨間要伸出手來,想吃得不行。

熱鍋子的場麵,實在是太誘人了。一個灰白的帳篷,用椽架起,搭成房子的模樣,衝街的一麵敞著,就是門麵了。一個磚砌的灶台,紅紅的炭火,上麵坐一口不算太大的鐵鍋,火苗從鍋下麵躥上來,離得老遠都烤人臉。鍋裏水開得嘩嘩響,那不是水,應當說是湯,據說熱鍋子香不香,全看這鍋湯。有時鍋裏還時隱時現地浮著一個帶皮的羊頭。大概是怕時間長了羊頭上的肉煮化了,有時也會撈出來掛在鍋上方的鐵鉤子上。旁邊是個案板,堆放著切得薄薄的羊肉片兒。和熱鍋予相連的,必有一個打火燒的爐子。火燒師傅的擀麵杖,在案板上敲得梆梆響,像是在招徠過往的行人。

“媽,叫我吃一碗吧!”給爺爺說沒說過這話,記不清了,給母親是肯定說過的,母親常是狠狠地瞪上一眼,那意思不用說也明白:怎麼這麼沒出息。

或許就是從小時起勾起的饞癮,離開老家到了運城上中學,自己有錢了,能隨意吃什麼了,第一次去吃的就是這熱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