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熱鍋子(2 / 2)

運城離我們老家有一百裏,風俗完全相同。那時的運城還不是什麼市,就隻是個小縣城,在北街的盡頭,有個叫二郎廟的地方,是個集貿市場,一排兒擺著幾家熱鍋子。

真好吃!

實際吃了,才知道,熱鍋子的內容,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不光有肉片、粉條、還有羊血、豆腐,當然少不了蔥絲和芫荽。吃熱鍋子,一定要泡火燒,最好是那種又稱作“鍋盔”的硬麵火燒,一塊一塊地掰開,浸在漂著紅油辣子的湯裏,一會兒就吃得你滿頭大汗。

後來在太原上學,那時太原似乎還沒有現在滿街都有的羊肉湯,學校在郊外,進市裏一趟,頂多吃碗炸醬麵什麼的。

從太原回老家,總要在運城轉汽車,隻要時間來得及,總要踅到二郎廟那兒,吃一頓熱鍋子。後來西安的羊肉泡饃傳到運城,也曾去吃過,總覺得不及熱鍋子好。一是湯太稠,一泡饃就成了一碗糊糊,再就是粗粉條換成了細粉絲,跟餅子攪拌在一起沒有一點清爽勁兒。

不久前,我回了次老家,三弟在縣城工作,一次我去了,剛過了飯時,三弟問我吃什麼。我說吃熱鍋子吧。三弟有點作難,我看出來了,說忘了你是不吃羊肉的,便改口說那就算了吧。三弟連說,不是的,不是的,是我一下子想不起什麼地方有熱鍋子了。

縣上怎麼會沒有熱鍋子?我有點不信。

三弟說,真的,現在一條一條街上,全是大大小小的飯店,真的沒聽說哪家賣熱鍋子的。又想了想說,哦,想起來了,東門外似乎有一家,不知現在還開著不開著。試試吧。去了,還開著。一看這陣勢,我的心就涼了半截,破破爛爛的帳子,七扭八歪的凳子,大概是時間也不對,攤子前麵冷冷清清的,竟沒有一個食客。既然來了,總得吃一碗,三弟不吃羊肉,幹坐在一旁陪著我。師傅見我像個文化人,還特意把已洗過的大碗在清水裏涮了涮。我按規矩行事,先買了火燒,隻是沒有掰碎,待熱鍋子端上來,隻吃了兩口,就覺得全然沒有先前的味兒。也是熱呼呼的,也是漂著油辣子,就是沒有先前的味兒。倒也沒剩,勉強吃完了。

回來的路上,三弟問可香。我說,真怪,怎麼一點沒有過去的好味道了。

三弟說,這種飯就不是常吃飽飯的人吃的。

我心裏一驚,暗暗責怪自己,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先前就沒有想到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