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強庫管,減少資金占壓
效益好時,為了體現政績或者對市場的盲目樂觀,生產企業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加班加點生產,直到所有的倉庫都不能擱置產品時還是不會停止生產。接下來就是給出政策把經銷商的倉庫也占得滿滿的。他們的理由很質樸,市場形式好,不抓住機會多賣點,一旦缺貨,就讓競品鑽了空子了。實際上,這是愚蠢的做法,講一個事實大家就會明白了,五糧液、茅台好不好銷,什麼時候聽說茅台、五糧液可以大量地拿貨?如果說茅台因為工藝原因在生產的總產量上確實有上限的話,那麼五糧液的生產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為什麼不加班加點生產以滿足市場所需呢?
生活中有一個基本的小常識,就是“飯吃七分飽”,凡事不能太過。生產企業同樣如此,效益好的時候不能過於擠占自身和經銷商的倉庫,以免價格下滑,人為多投入一些不必要的政策。效益不好的時候,更應該嚴格控製倉庫庫存,最好實行定單式管理,做到零庫存。個別非常暢銷的產品確實需要有適量的庫存以備市場急需,也要像國家戰備儲備一樣不輕易拋向市場,而是掌控在企業的最高指揮官手上的。
(三)淨化品類,突出主銷產品
現在的白酒企業都有數十個、上百個品種,而真正能夠帶來銷售和利^H小說益的就是幾個,絕大多數的產品都是一上市就意味著退市,甚至有些產品一開發出來連上市的機會都沒有。還有更多的雞肋產品,丟掉覺得可惜,不丟確實沒什麼貢獻。
對企業業績有貢獻的主銷產品要培育、保護起來,延長其生命周期,能夠做到長盛不衰當然更好。對於一上市就退市的產品拿出政策給經銷商和市場,消化完庫存後堅決予以淘汰。連上市機會都沒有的產品通過研發部重新研發,配合市場需求重新調整轉為主銷產品的儲備產品;對雞肋產品要分析其分攤成本的作用和大小,保留一些確實能夠分攤企業生產成本的產品,其它的一律淘汰。
品種淨化後,一般的企業隻需要保留十個左右的品種即可。沒有主銷產品或者主銷產品不突出的企業,其生存發展的速度及抗風險能力都不會很強。而主銷產品一旦確定下來就要想盡辦法保護好,不被市場和消費者拋棄。穩妥的辦法就是每年或每兩、三年要確保一款新產品成為主銷市場的主流產品或暢銷產品,形成不同價格階梯的暢銷產品集群。這樣,企業的生存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後續發展才沒有陰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