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下定決定要走雜交水稻的路(1 / 2)

各朝代眾人:就,無法否認。

他們平日裏連自己種得啥稻都不知道,但天幕現在講的袁隆平院士,別說啥品種了,連雌雄都知道。

這讓他們能說什麼呢,隻能說厲害大發了吧。

唐朝。

看著一個個生長在特殊時期的農學家們,李世民隻覺得情緒莫名。

他也是從亂世中過來的,甚至一手終結了隋末戰亂。

如今又是連年天災人禍,蝗災不斷。

他自然很是明白亂世的苦。

聽著天幕不止一次說,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是怎麼樣的苦日子。

也覺得,那個時候,跟他們現在也沒什麼區別嘛。

但他們卻做到了,到了虞姑娘這一代,讓他們能吃飽穿暖。

真神奇。

也真厲害。

明朝。

對於現代的一些經驗,朱棣簡直是急不可耐。

下令對於天幕所說一切,務必一個字都不能落下,必須詳詳細細記清楚。

對於後世有那麼多各領域的“父親”。

朱棣就兩個字:羨慕。

能用《永樂大典》換這麼一些個經驗,講真的,完全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原來,育種是可以這麼育的嗎。

水稻中的天閹,他找定了。

而且,等到鄭和把那什麼美洲作物拿回來。

他大明就能一邊種植高產作物,一邊弄那什麼雜交玉米了。

所以,人才啊人才,朕想要的人才,你們都在哪裏啊。

秦朝。

嬴政也聽得認真,但卻並沒有朱棣那種迫切的心理。

開玩笑,他大秦現在是要啥沒啥。

別說第二期天幕了。

就說第一期,大秦也得花時間研究和消化。

實在是他大秦煉鐵技術實在不太行。

有些農具,完全處在一看就會,一做就廢的程度。

所以,現在擺在大秦麵前的,更加重要的是——

煉鐵技術怎麼提升。

怎麼才能煉出更好的鐵。

嬴政並不什麼都指望天幕,如今天幕能夠透露出這麼多信息,對他大秦來說已然是幸事。

當然,如果能把大秦二世而亡這件事情講清楚,那就更好了。

但撇開這個,嬴政完全是處於那種,老祖宗什麼都想要,但老祖宗我覺得自己能行,但你要是非要說,我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心態中。

凡事先靠自己,是嬴政的人生準則。

手邊放著初中地理的嬴政,心中如是想到。

虞美人:我懂,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不就是要我先主動嗎,完全沒有問題。

……

[哦,對了,補充一點,在袁爺爺確定研究雜交水稻之前,其實還發生過一些事情。

就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蘇聯的教育模式才是主流。

蘇聯人米丘林和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被中國學術界奉為真理。

大學的講台上也隻允許講他們的學說出現。

但那個時候的袁隆平,特別想要研究基因,所以隻能偷偷地進行。

於是,他把摩爾根的《遺傳學》夾在《人民日報》裏,打掩護,偷偷學。

他在偷學了這些之後,就開始研究水稻。

每天一有空,就拿著放大鏡、在成片的稻田中,不厭其煩的尋找符合他預期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