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從未想過要放棄。

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她解決自然災害,令各級官員舉薦賢才,同時派出公車特征入京,並表示“朕將親覽焉”。

張衡因此得以入朝為官。

永初六年,十個州同時蝗災, 次年八月,京師大風,蝗蟲飛過洛陽,

鄧綏便詔令免除受蝗災嚴重地區的租稅。

九月,鄧綏又將糧食充足的地區的租米調往受災嚴重的地區,以賑濟饑民。

公元114年春正月,鄧綏改年號為“元初”,同時采取賜予民爵的措施獎勵人民勞作。

冬十月,鄧綏下令免除三輔地區三年的田租、更賦、口稅。

元初二年,鄧綏詔令三輔、河內、河東、上黨、趙國、太原等地區修理水渠,通利水運,灌溉農田。

同年八月,鄧綏派虞詡到武都郡討伐羌亂並安置難民。虞詡以不足三千的兵力大破羌人萬餘。

繼而招回流民,賑濟貧民,開通水運,使米價、鹽價大幅下降,三年內戶籍增長三萬,家家戶戶豐衣足食,全郡安寧。

如此,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何況,鄧綏執政期間,功績又哪裏隻有賑災這一樣。]

東漢。

百姓聽見連年天災,人都傻了。

誰不知道天災的可怕,曆史上哪一次天災,不是餓殍遍地,人相食。

嚴重的更是會發生起義戰亂,何況匈奴還虎視眈眈。

但很快,他們又為這十年鄧綏的功績驚訝。

突然就理解了,天幕為何如此說鄧綏了。

在連年天災中,能遇見這樣一位為他們著想,不放棄他們的統治者,可不就是他們的幸運嗎?

這還要什麼自行車,他們是沒上過什麼學,不認識幾個字,但他們真不是蠢到無藥可救。

好賴他們還是知道的。

他們要為鄧綏舉大旗,以後誰再敢篡鄧綏的位,誰就是他們的敵人!!!

至於男男女女,正不正統,他們早就不在乎了。

……

[在政治上,鄧綏“始創有道,完善察舉”。

不同於很多皇帝高舉儒家大旗不動搖,鄧綏反而在“有道”科無比重視。

也就是天文、曆數、醫方等類。

同時,她還“廣開言路,聽取民意”,讓提意見的人並不會因言獲罪。

還有,非常難的是,身為漢朝的太後,鄧綏也是難得不放縱外戚的人,反而格外約束。

她還窺見了一個真理,知識改變命運,因此在對皇子的教育方麵格外重視。

咳,跑題了,回來回來。

在政治上,鄧綏還“輕徭薄役,廣施德政”,“平反冤獄,減免刑罰”。

同時利用宦官,抑製世家。

這裏就要說一個宦官了,大家也都認識——蔡倫。

發明改進出造紙術的那一位。

所有人都說,蔡倫是在漢和帝時期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製成了“蔡侯紙”,隨後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但誰又知道,造紙術能夠被總結推廣,是有鄧綏的一份功績在的,是鄧綏在做皇後時資助蔡倫改進造紙。

也是鄧綏成為皇後以後,對於朝貢珍貴華麗之物一律禁絕,歲時季節隻需要進貢紙墨。此舉為蔡倫改進造紙術提供了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