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皇帝的生日:聖節(2 / 2)

這其中宋徽宗生於元豐五年 (1082) 五月初五, 因避俗忌, 改用十月十日。(以上日期均為農曆,並非現在所使用的曆法。)

北宋時, 兩位皇太後的生日也先後立過節名。仁宗初年, 為太後劉娥正月八日生日立長寧節。哲宗初年, 為太後高滔滔七月十六日生日建坤成節。每逢新皇帝即位, 均由宰相率領群臣上表奏請, 為皇帝生日建節。老皇帝的“聖節”一般自然消失。

如今宋徽宗趙佶成了太上皇,他的聖節自然也就沒了,不過又有趙桓這位新皇帝,他的節日自然也要按照法禮來進行。

聖節的慶祝活動,分別在京城和地方官府所在地舉行,參加人員要包括宗室親貴、在朝文武百官、僧道、命婦等,還有外國派來的賀生使。有關部門一般需要提前一個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諸如禮物的製作與送納、祝壽禮儀的預演、表演節目的演練等。

“十三日,乾龍節。前一月,教坊集諸妓閱樂。十一日,樞密院率修武郎以上:十三日,尚書省宰執率宣教郎以上,並詣相國寺。散罷祝聖齋筵,次赴尚書省都廳賜宴。”(《東京夢華錄》卷9)。

乾龍節是宋欽宗的生日,到了徽宗時期,慶賀聖節的活動已經不限於生日當天,從十月初八到十二的五天時間,都有不同類型的慶祝活動。

按照孟元老的記載,教坊需提前一個月召集人員排練節目。初八和初十兩天分別在相國寺設祝聖齋筵,初八宴會參加者為修武郎(正八品)以上的武官,由樞密院率官赴宴;初十宴會參加者為宣教郎(正七品)以上的文官,由尚書省宰執率官赴宴,結束後再赴尚書省都廳,參加皇帝的賜宴。

乾龍節當日,皇帝禦垂拱殿,宰相率文武百官上壽,高麗國等賀生辰使向皇帝賀壽。

之後又赴紫宸殿後閣舉行常朝,受群臣上壽。十三日則在集英殿舉行宴會,宴請親王、宗室、宰執、百官和賀生辰使,並有大型歌舞表演。

都城之外的各州軍除向當朝皇帝進貢金銀、絹、馬等賀禮外,還要在寺廟或道觀建“祝聖壽”道場,各長官要親臨並舉行進香、歡宴、演出、放生等活動,以示慶祝。

節日之龐大,準備的時間也是久了些,那可謂是前線浴血奮殺後方紙醉金迷,不過,這種節日具有穩定皇權的作用,趙桓也不能說取消就取消,畢竟從唐朝以來已經延續了數百年了,一旦取消,恐怕會觸及很多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