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肺氣腫
肺氣腫:肺髒含氣體過多而導致體積膨大,稱肺氣腫。
特征:肺含氣量過多,肺膨脹,容積增大。
按肺氣腫發生的部位可分為:
①肺泡性肺氣腫→肺泡內空氣增多
②間質性肺氣腫→空氣進入間質並積聚在間質中
1.肺泡性肺氣腫
1.1 原因:
(1)阻塞性肺氣腫:在慢性支氣管炎時,細支氣管增厚、狹窄。呼氣時因支氣管腔狹窄,氣體呼出受阻,呼吸性細支氣管和肺泡內儲氣過多,形成肺氣腫。
(2)代償性肺氣腫:當肺髒某一部位發生肺炎而實變時,病灶周圍組織代償實變部的呼吸機能,表現過度充氣,形成局灶性代償性肺氣腫。
1.2 病理變化
(1)眼觀:肺髒體積顯著膨大,充滿整個胸腔。被膜緊張,邊緣鈍圓,顏色蒼白,重量減輕。指壓留痕,切開時可聽到破裂聲。切麵幹燥,無血,呈海綿狀或蜂窩狀。
(2)鏡檢:肺泡極度擴張,肺泡間隔極薄、斷裂或消失,破裂的肺泡互相融合形成較大的囊泡。肺泡壁毛細血管因空氣壓迫而貧血。
2.間質性肺氣腫
由於肺泡、細支氣管破裂,空氣進入肺間質所致。
第四節 肺萎縮
1.概念:肺萎縮是指肺泡內含空氣量減少,以致肺泡呈塌陷狀態的病理變化。
2.原因與類型
按萎陷發生的原因,可分為:
①壓迫性肺萎陷
②阻塞性肺萎陷
第四節 肺萎縮
1.概念:肺萎縮是指肺泡內含空氣量減少,以致肺泡呈塌陷狀態的病理變化。
2.原因與類型
按萎陷發生的原因,可分為:
①壓迫性肺萎陷
②阻塞性肺萎陷
壓迫性肺萎陷:由於壓力所致。
阻塞性肺萎陷:指支氣管管腔受阻塞,空氣進入肺泡受阻。
肺泡內原有的空氣逐漸被吸收引起肺萎陷。
2.1 壓迫性肺萎陷:
①肺內壓力:肺內腫瘤、寄生蟲、炎性滲出物等。
②肺外壓力:胸水、腹腔壓力(腹水、胃膨脹等壓迫)。
3.病理變化
(1)眼觀:萎陷部位體積縮小,表麵下陷,質地實,呈肉樣,缺乏彈性,切麵致密均勻。萎陷組織塊放入水中下沉。
→壓迫性肺萎陷,萎陷區域蒼白色
→阻塞性肺萎陷,因淤血呈暗紅色
(2)鏡檢:肺泡壁平行排列,彼此互相接觸,肺泡腔狹窄或消失。細支氣管腔也呈扁平狀。
4.結局
①若萎陷時間不長,病因消除可恢複正常。
②若時間較長,間質結締組織增生,肺泡壁細胞變性,最後纖維化。
第十章 消化係統病理
消化係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係統具有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及屏障機能、局部免疫作用。
第一節 腸炎
1.分類
1.1 按疾病進程可分為:
①急性腸炎
②慢性腸炎
1.2 按炎症性質可分為:
①卡他性腸炎
②出血性腸炎
③纖維素性腸炎
2.原因
多種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生物學因素:
①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等。
②細菌:大腸杆菌、沙門氏菌、痢疾杆菌等。
③寄生蟲:組織滴蟲引起雞盲腸肝炎、雞球蟲病等。
(2) 中毒性因素 :飼料腐敗、化學毒物、有毒植物。
(3)飼養管理不良:突然改變飼料等。
3.急性卡他性腸炎
→為最常見的多發性腸炎
(1)眼觀:腸管擴張,腸壁變薄,腸腔內充滿氣體
(2)鏡檢:
①腸粘膜上皮和腺上皮變性、壞死、脫落。
②杯狀細胞大量增生,黏膜表麵有大量粘液。
③粘膜、粘膜下層小血管擴張、充血及炎性細胞浸潤。
4.出血性腸炎
①腸腔內的滲出物中有血液
②見於傳染病、寄生蟲病、中毒等
③雞球蟲病:引起出血性腸炎
④豬瘟、犬細小病毒病
⑤仔豬紅痢→魏氏梭菌引起
⑥仔豬血痢疾 \/ 出血性痢疾,由豬痢蛇形螺旋體引起。
(1)眼觀:
①腸腔內容物混有血液
②腸粘膜腫脹,暗紅色或黑紅色
③腸粘膜上有出血點或出血斑
④粘膜下層水腫,呈膠凍狀
(2)鏡檢:
①腸粘膜上皮變性、壞死、脫落
②粘膜和粘膜下層水腫、炎性細胞浸潤,血管充血、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