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性狀:
①形態染色
②培養特征
③生化反應
④抗原結構
2.1 形態染色
①球形或卵圓形,直徑 0.6~1.0um,呈鏈狀排列,短者 4~8 個細菌組成,長者有 20~30 個細菌組成。
②革蘭染色陽性。老齡的培養物呈陰性。
③一般致病性鏈球菌的鏈較長,非致病性菌株較短。
肉湯內對數生長期的鏈球菌,常呈長鏈排列。
④無芽孢、無鞭毛
2.2 培養特征
(1)呼吸類型:需要或兼性厭氧,有些為厭氧菌。
(2)營養要求:較高。普通培養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長。
(3)生長表現:
①血瓊脂平板上
②形成灰白、光滑、圓形凸起小菌落
③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現象
④B、D 群的一些菌株可產生橙紅或黃色色素
⑤血清肉湯中生長
⑥初呈均勻渾濁→細菌形成長鏈呈顆粒狀沉澱管底→上清透明
2.3 生化反應
①能發酵簡單的糖類,產酸不產氣。
②不被膽汁或 1%去氧膽酸鈉所溶解。這兩種特性用來鑒定甲型溶血型鏈球菌。
③可耐受 65g\/L NaCl
3.致病性
致病性鏈球菌可產生各種毒素或酶,可引起多種人畜共患病。
動物鏈球菌病中以豬、牛、羊、雞較常見。
3.1 致病性物質(毒力因子)
毒力因子 性質與作用
鏈球菌溶血素 溶血素(SLO)和溶血素 S(SLS)
M 蛋白 具有抗吞噬作用
脂磷壁酸 與細菌粘附於宿主細胞表麵有關
透明質酸酶 擴散因子
鏈激酶(SK,溶纖維蛋白酶) 一種激酶,血漿蛋白酶原→血漿蛋白酶
有利於細菌在組織中的擴散
鏈道酶
P86(又名鏈球菌 DNA 酶)
能分解黏稠膿液中具有高度粘性的 DNA ,使膿汁稀薄易於擴散
.2 所致常見疾病
4.微生物診斷
(1)標本的采集:根據臨床疾病的不同采集適當的標本。
(2)檢測方法
①直接塗片鏡檢
②分離培養:塗片前先接種 2 份血平板,分別做需氧和厭氧培養基37℃,24~48h,觀察菌落形態和溶血情況。
③生化特性:糖類分解試驗在本屬中鑒別價值不大,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