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黃杆菌科
目的要求:要求掌握巴氏杆菌科及相關屬中致病性巴氏杆菌,放線杆菌,嗜血杆菌,裏氏杆菌形態及染色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學診斷方法及預防治療方法。
第一節 巴氏杆菌屬
本屬細菌已報道有 20 多種,其中多殺性巴氏杆菌是本屬中最重要的畜禽致病菌。
多殺性巴氏杆菌
①本菌是引起多種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體,也可感染人。主要使動物發生出血性敗血症或傳染性肺炎。
②有三個亞種:
(1)多殺亞種
(2)敗血亞種
(3)殺禽亞種
③過去實際工作中曾按感染動物名稱命名,如豬巴氏杆菌,現統稱為多殺性巴氏杆菌。
補:數字化管理→數據異常→立即采取措施
保溫不當→細菌感染→病毒感染
④本菌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正常存在於多種健康動物口腔和咽部黏膜,當動物處於應激狀態,機體抵抗力低下時,細菌侵入體內,大量繁殖並致病。
⑤在同種或不同動物間可相互傳染,蜱和蚤被認為是自然傳播的媒介昆蟲。
1.生物學性狀
形態及染色
培養及生化特性
血清型
抵抗力
1.1 形態及染色:
①兩端鈍圓,中央微凸的短杆狀菌,大小為0.25-0.4um×0.5-2.5um,單個存在,有時成雙排列。
②病料塗片用瑞氏染色或美藍染色時可見典型的兩極著色,革蘭陰性菌。
③無鞭毛,不形成芽孢。新分離的強毒菌株有莢膜。
1.2 培養及生化特性:
①呼吸類型:需氧或兼性厭氧菌
②營養條件:對營養要求較高
(1)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貧瘠
(2)麥康凱培養基上不生長
(3)加有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紅素培養基上生長良好
③最適溫度:為 37℃
④ 最適 PH:7.2-7.4
1.3 生長形態:
①在血清瓊脂平板上培養 24h,可長成淡灰白色、閃光的露珠狀小菌落。
②在血瓊脂平板上,長成水滴樣小菌落,無溶血現象 (對比放線杆菌)
→血清瓊脂與血瓊脂不一樣
③在血清肉湯中培養,開始輕度渾濁,4-6d 後液體變清朗,管底出現黏稠沉澱,震搖後不分散。表麵形成菌環。
1.4 生化特性:
①培養 48h 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產酸不產氣。大多數菌株可發酵甘露醇、山梨醇和木糖。
②一般對乳糖、鼠李糖、水楊苷、肌醇、菊糖、側金盞花醇不發酵。
③可形成靛基質。觸酶和氧化酶試驗均為陽性,產生硫化氫和氨。
④甲基紅試驗和 VP 試驗均為陰性,石蕊牛乳無變化,不液化明膠。
1.5 血清型 :
①菌體(O 抗原):以菌體抗原作凝集反應,將本菌分為 16 個血清型,以阿拉伯數字表述。
②莢膜(K 抗原):以特異性莢膜抗原吸附於紅細胞上作被動血凝,可分6 個血清型,用大寫字母表示:A、B、C、D、E、F。
③菌血清型表示方法
O 抗原:K 抗原→如 5:A
④我國常見畜禽多殺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
(1)禽源多殺性巴氏杆菌以 5:A 為多,其次為 8:A。
(2)豬源的以 5:A 和 6:B 為主,其次 8:A 與 2:D。
(3)羊源的以 6:B 為多。
(4)家兔源的以 7:A 為主,其次是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