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識點(23)(2 / 2)

氣腫疽與惡性水腫 病原

快疫與類快疫 感染途徑(細菌是否侵入體內)

痢疾與腸炎 毒素

食物中毒 微生物學診斷(原菌檢查或毒素檢查)

破傷風

(1)氣腫疽與惡性水腫

兩病皆為急性敗血性傳染病,而且均有氣性水腫症狀特征,臨床上極相似,應注意鑒別。

傳染病:氣腫疽

病原:氣腫疽梭菌

感染途徑 :消化道

傳染病:惡性水腫

病原:病原複雜多樣,動物主要是腐敗梭菌,人主要是 A 型產氣莢膜梭菌,還可能是A 型諾維梭菌或其它或是混合感染。

感染途徑 :創傷感染

兩病的微生物學診斷主要依靠病原菌檢查。

(2)快疫與類快疫

一類病程極其短促的急性致死性傳染病,臨床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本質均為毒血症

疫病:羊猝狙和腸毒血症

病原:產氣莢膜梭菌

細菌是否侵入體內:不一定

毒素:腸道內產生毒素

微生物學診斷:腸內容物的毒素檢查

疫病:羊快疫

病原:腐敗梭菌

細菌是否侵入體內:可侵入體內

毒素:腸道內產生毒素

微生物學診斷:病原菌檢查

疫病:細菌性血紅素尿

病原:溶血梭菌

細菌是否侵入體內:於肝髒

毒素:產生毒素

微生物學診斷:原菌檢查、或毒素檢查

疫病:黑疫

病原:B 型諾維梭菌

細菌是否侵入體內:於肝髒

毒素:產生毒素

微生物學診斷:原菌檢查、或毒素檢查

(3)痢疾與腸炎

①是產氣莢膜梭菌在腸道內產生毒素引起

包括:羔羊痢疾

犢牛痢疾

人、禽壞死性腸炎

②細菌不一定侵入體內,微生物學診斷亦主要依靠腸內容物的毒素檢查

(4)食物中毒

①病原包括:

肉毒梭菌→導致肉毒中毒

阿根廷梭菌→導致肉毒中毒

產氣莢膜梭菌→導致食物中毒

②包括人畜肉毒中毒症與人產氣莢膜梭菌食物中毒,都是由於病原菌在食物或飼料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被食入而致病。

③肉毒中毒症的微生物學診斷主要檢測肉毒毒素,其次是細菌檢查。

④產氣莢膜梭菌食物中毒需從可疑食物分離細菌並測試其毒素產生能力。

(5)破傷風

①係統破傷風梭菌經創傷感染,在感染部位發育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疾病。

②此病症狀及其特征通常不需要微生物學診斷。如有需要,可作毒素或細菌檢查。

3.幾種主要病原

Ⅰ產氣莢膜梭菌

Ⅱ肉毒梭菌

Ⅲ氣腫疽梭菌

Ⅳ腐敗梭菌

Ⅴ諾維梭菌

Ⅵ破傷風梭菌

產氣莢膜梭菌

①本菌舊名魏氏梭菌或產氣莢膜杆菌

②在自然界分布極廣,可見於土壤、汙水、飼料、食物、糞便以及人畜腸道等中,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引起多種嚴重疾病。

1.生物學性狀

1.1 形態及染色特性

①革蘭染色陽性;菌體直杆狀,兩端鈍圓,單在或成雙,短鏈很少。

②無鞭毛,不運動。

③芽孢大而卵圓,位於菌體中央或近端,使菌體膨脹,但在一般條件下罕見形成芽孢。

④多數菌株可形成莢膜,莢膜多糖的組成可因菌株不同而有變化。

1.2 培養特性

呼吸類型:厭氧型

營養要求:對營養要求不苛刻,在普通培養基上可生長,若加葡萄糖、血液,則生長更好

生長溫度:

(1)多數菌株的可生長溫度範圍為 20~50℃(此菌特殊) 偶有菌株於 6℃有一定的繁殖力

(2)A、D 和 E 型菌株的最適生長溫度為 45℃

(3)B 和 C 型為 37~45℃

生長狀況:

(1)此菌生長非常迅速,在適宜的條件下增代時間僅為 8min據此特性,可用高溫快速培養法進行選擇分離,即在 45℃比分枝杆菌) 下每培養 3~4h 傳代一次,可較易獲得純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