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識點(30)(1 / 2)

中毒性病原真菌

凡能產生毒素、導致人和動物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症的真菌,稱為中毒性病原真菌。

注:即使是同一種真菌,例如黃曲黴,也不是所有菌株均能產生毒素,隻有產毒菌株才有病原性。

毒素的種類

①中毒性病原真菌產生的真菌毒素是一類次生代謝產物,種類多,根據其主要中毒作用可分為肝髒毒、腎髒毒、神經毒、造血組織毒等幾類。

概念:

合成生命活動必需物質的代謝過程為初生代謝所生成的物質有蛋白質類、氨基酸類、糖類、脂肪類、RNA、DNA 等,這些產物稱為初生代謝產物。利用初生代謝產物產生對真菌本身無明顯作用的化合物,如:甙類、生物堿類、萜類、內酯類、酚類化合物等,它們稱為次生代謝產物。

②許多真菌毒素往往作用兩種以上的器官或係統,表現出致畸、致癌和致突變作用。還包括抑製細胞的分裂或蛋白質的合成,影響核酸的複製、降低免疫應答作用等等。

病毒總論

人與動物健康體內實質性器官無細菌,但絕大多數都有病毒,隻是有些不是病原。

1.概述

①什麼是病毒?

②病毒是如何發現的?

③病毒有何特點?

④病毒對人類有何影響?

2.病毒的發現

①1892 年,俄國 Ivanovski 發現煙草花葉病原體(最早植物病毒)能通過細菌濾器,定名為濾過性病原。

②1898 年,荷蘭學者 Beijerinck 命名此病原體為病毒;Beijerinck 通過實驗發現

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質

(1)該煙草花葉病原體能通過細菌濾器。

(2)僅能在感染的細胞內繁殖。

(3)在體外無生命物質中不能生長。

③1898 年,德國細菌學家 Loeffler 和 Frosch 發現口蹄疫病毒(最早動物病毒),揭開動物病毒學篇章。

④十年後,相繼發現禽流感病毒(1900)、黃熱病毒(1901)、雞痘病毒(1902)、狂犬病病毒(1903)、雞白細胞增生病病毒(1908)、細菌病毒—噬菌體(1915、1917)等。

⑤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發現了亞病毒。

3.病毒學的發展簡史

①經驗階段

②機體水平階段

③細胞水平階段

④分子水平階段→研究分子致病機理,信號調控

4.病毒與人類的關係(相當多的病毒無致病性,隻是寄生)

(1)人類病毒性疾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①天花是人類消滅的第一例病毒性疾病

②狂犬病是人類最古老的疾病,全世界每年死亡人數約 3 萬人,是目前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類疾病。

→帶病毒且處於排毒期得犬具有感染性

檢測無狂犬病毒無需打疫苗,不發病就沒事,發病 100%死亡。

③流感是經常發生的一種病毒性疾病,如 2004 年的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2013~2014 的 H7N9。

(2)動物病毒性疾病給人類和畜牧業生產帶來的危害。

①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口蹄疫、雞新城疫、豬瘟等OIE 法典通報疫病(List diseases)都會給畜牧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

5.病毒的特點

①形體極其微小。

一般都能通過細菌濾器,必須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

②沒有細胞構造。

其主要成分僅為核酸和蛋白質兩種,故又稱“分子生物”。

→細菌離開培養基,體內代謝還存在隻是降低

→病毒一離開宿主跟死的一樣,沒有代謝

③每一種病毒隻含一種核酸,不是 DNA 就是 RNA。

④既無產能酶係,也無蛋白質和核酸合成酶係,隻能利用宿主活細胞內(嚴格細胞內寄生微生物)現成代謝係統合成自身核酸和蛋白質成分。

⑤病毒不能長大和分裂繁殖,隻能由其核酸通過生物合成進行裝配增值。

⑥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狀態存在,並長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幹擾素敏感

→幹擾素: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後,由宿主細胞產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還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並誘發潛伏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