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識點(31)(2 / 2)

在活細胞內,以病毒的基因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別合成蛋白質及其基因,再組裝成完整病毒顆粒(與核酸複製不一樣,包括蛋白複製與組裝過程)。

②感染比:

指在一個係統中感染病毒的細胞數與細胞總數之比。

③隱蔽期:

在病毒感染細胞之後短時間內,病毒完全消失,甚至在細胞內也找不到傳染性病毒顆粒,直至感染數小時後子代病毒出現為止,這一階段為隱蔽期。

④病毒的一步生長曲線:

(1)研究病毒複製的一個實驗,最初為研究噬菌體複製而建立,現應用到動物病毒及植物病毒複製的研究。

(2)操作:

將適量病毒接種於高濃度敏感細胞培養物以建立同步感染,以感染時間為橫坐標,病毒效價(不是病毒數量)為縱坐標,繪製的特征曲線即為一步生長曲線。

(3)此生長曲線分為潛伏期、裂解期和平穩期。

(4)此生長曲線代表病毒在整個體係中所有細胞生長情況。

⑤內含子:

是斷裂基因中外顯子之間的間隔序列,可參與前體 RNA 的轉錄,但其轉錄的 RNA 序列於轉錄後的加工中被切除,不包括於成熟的 RNA 分子中。

⑥外顯子:

在斷裂基因中,轉錄成熟 RNA 中相應序列的 DNA 片段。

⑦順反子:

一個必須保存完整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遺傳物質最小單位。是一個功能水平上的基因。

補:有囊膜→胞吐出芽;無囊膜→裂解

3.病毒複製的過程(嚴格配體與受體,不是所有機體和細胞都能感染;而細菌隻需足夠營養)

(1)從病毒進入宿主細胞開始,經過基因組複製和病毒蛋白合成,至釋放出子代病毒的全過程,稱為一個複製周期。

(2)病毒的複製周期主要包括四個連續步驟:

Ⅰ 吸附

Ⅱ 穿入與脫殼

Ⅲ 生物合成

Ⅳ 組裝與釋放

3.1 吸附:

①非特異性吸附:

靜電吸附為主,是可逆的。

②特異性吸附:

靠受體與配體的結合,是不可逆的。

病毒受體:

是指存在於宿主細胞表麵的生物大分子,多由糖蛋白或脂蛋白構成,能與病毒表麵的配體特異性結合。

考:下麵哪幾個最為可能為病毒配體

絕大多數纖突蛋白為病毒配體\/吸附蛋白

③病毒的血凝作用(HA):(無特異性,什麼病毒不知道)

某些病毒具有凝集紅細胞的特性

④病毒的血凝抑製作用(HI):

(特異性,本質為抗原抗體反應)

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抑製其血凝

→用已知抗體診斷,如“新城疫抗體”

前提:病毒有血凝作用,篩選出再做

將 HA 與 HI 結合可用於病毒的快速檢測與鑒定

⑤血吸附:

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血凝作用,是紅細胞吸附於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表麵,也可用於病毒的檢測,例如非洲豬瘟病毒。

3.2 穿入與脫殼

穿入:

①吞飲作用:

病毒從細胞膜轉入細胞漿,與溶酶體結合(囊膜病毒)形成吞飲泡,核衣殼最終從吞飲泡中釋放。

②融合(囊膜病毒):

有囊膜病毒在吸附後,囊膜與細胞膜融合,使核衣殼進入細胞內。

③跨膜轉位(無囊膜病毒):

病毒與受體結合後直接穿入細胞膜,而不能形成吞飲泡。

脫殼:

①在胞漿膜穿入並脫殼:

病毒表麵融合蛋白前體被宿主細胞的酶裂解活化,暴露出 N 端高度疏水區,導致病毒顆粒囊膜與細胞膜融合,核衣殼逸出並進入胞漿。新城疫等副黏病毒屬於此類。

②在內吞小體脫殼:

某些病毒在吸附細胞後,細胞將其吞飲(病毒胞飲),形成內吞小體。脫殼作用主要發生在細胞漿內,流感病毒等屬於此種類型。

③在核膜脫殼:

某些無囊膜的病毒吸附細胞後,細胞將其吞飲(病毒胞飲),形成內吞小體,當 pH<6.5 時,病毒顆粒被釋放到胞漿中在核膜脫殼,腺病毒等屬於此類。

④多數病毒的脫殼是與穿入同時進行的。

⑤不同病毒的脫殼又各有特色,例如:

Ⅰ痘病毒的脫殼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Ⅱ呼腸弧病毒隻脫去外層衣殼,形成亞病毒顆粒

Ⅲ小 RNA 病毒在吸附同時,就發生衣殼蛋白消失,即吸附的同時就發生了脫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