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為了緩解商品巨大的供需矛盾,華夏大地采用了雙軌製,也就是一個商品兩個價格。
一個是計劃內價格,一個是市場上價格。
簡單講計劃內價格便宜很多,有不少“可愛”的公仆倒買倒賣,拉著親戚朋友一塊幹,也就是官倒,使得老百姓的血汗錢喂飽了大批“小可愛”!
直到90年代雙軌製才明麵上退出了曆史舞台,市場經濟才扮演了主要角色。
何雨柱也明顯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活力,90年代湧現出了一大批創業的梟雄,但他們大多沒有原始積累,不像何雨柱早就身價不菲的。
所以何雨柱在未來幾年就是投資。
六十歲的年紀對於員工該退休了,但對於企業家來說才剛剛開始,尤其是有成就有擔當的企業家。
何雨柱投資的不是國計民生,就是科研科技!
住房、食品、醫療、教育!
對於住房,有何援朝的房地產公司,他給下了命令,不準公攤、不準爛尾、不準炒作,更不準豆腐渣!
對於食品,何雨柱投資了於東萊三兄弟,這也是他最看重的投資,鼓勵他們開全國連鎖的超市,隻賣老百姓能吃的放心食品!
對於醫療,何雨柱則先成立一批小民營醫院,等以後醫療市場更放開後,再迅速擴大!
對於教育,何雨柱直接跳開中間商,調汽車廠裏的建築團隊去西部建學校,還因地製宜在當地投資小產業,減輕留守兒童問題!
這就是後幾年何雨柱一直在忙活著的。
…
時間過得很快。
轉眼到了99年!
東北大地果然爆發了下崗潮,倒閉的大廠一家接一家,下崗的家庭一戶連一戶!
一時間人們很茫然,在那個一個飯碗端一輩子的年代,下崗就等於天塌了,不像後世隨便換工作!
有的家庭去撿破爛,有的家庭去街邊修自行車,更多的家庭是愁眉苦臉,更有甚者在年底包了有毒的餃子!
這天晚上,99年的除夕夜。
何雨柱家裏歡聚一堂,一邊忙活著年夜飯,一邊打開電視等著春晚。
何雨柱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也跟著期待春晚了,這年代的春晚還沒有爹味!
“爺爺!您猜今晚小品是什麼?我喜歡看小品!”
六歲大的孫子何建華問道。
何雨柱沒有回答,而是問向了妹夫秦晨。
“額……大舅哥,小品都是貼近生活的,我猜跟下崗有關……”
何雨柱又目光看向姚建國 姚大老板。
“姐夫!我猜也是關於下崗潮的,我去東北的分店看了,確實老百姓不容易的……”
秦晨也道:“我也聽那邊官麵上的朋友講,底層老百姓很不容易,關鍵還憋屈,因為沾親帶故的繼續留下,沒關係沒人脈的……”
何雨柱點頭,這也隻是基本操作,還有不少公仆借機傾吞國有……
就在這時,電視裏一聲大吼!
然後就是《打氣》的黃宏上場了,一副下崗工人街邊修自行車的裝扮。
鏡頭一轉,台下全是有頭有臉、氣色紅潤的人,都人五人六的滿臉幸福!
何雨柱看得皺眉,他也是上層人了,觀眾席的人基本都認識,也清楚他們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