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神經係統護理(1 / 2)

腦性癱瘓最常見的是痙攣型,第二常見的是運動型。第三是共濟失調,第四是混合型。

醉酒步態:見於小腦疾患,亦見於酒精或巴比妥中毒

蹣跚步態:常見於神經係統疾患、佝僂病、大骨節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或雙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慌張步態:帕金森病或基底節病變

共濟失調:可由神經係統各個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深感覺、前庭係統、小腦和大腦損害

醉酒小腦芭比酒 蹣跚神經佝僂骨

慌張帕金基底病 共濟前庭大小腦

31對脊神經,12對腦神經

頸 胸 腰 骶 尾

8 12 5 5 1=31

腰椎穿刺 成人3 4間隙最佳 兒童4 5

椎間盤突出 腰4-5,腰5-骶1,頸5-6

小腦幕切跡:呼吸不規則脈搏不規則

急性顱內壓增高:二慢一高(脈搏呼吸慢 血壓高(收縮壓增高))

腦疝是顱內壓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亡的主因

顱內壓三主征: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

三偏征:偏癱,偏盲,偏身感覺缺損

三偏征是腦血管病,特別是腦梗死最常見症狀

患側瞳孔縮小: 小腦幕切跡疝

雙側瞳孔散大: 阿托品中毒、腦疝晚期、深昏迷

雙側瞳孔縮小:有機磷農藥、嗎啡、氯丙嗪

液體入量:肝性腦病 ≤2500ml

腦血管疾病、心源性水腫 1500±

腦疝、顱內壓增高、腦損傷 1500~2000

尿失禁 2000~3000

水中毒 700~1000

細菌性肝膿腫、肺癌 2000

肝硬化腹水 1000

慢性腎衰 前一天尿量+500

顱腦損傷是意識

腦水腫,顱內高壓是瞳孔

一般顱內壓增高的是4-6小時一次

急性顱內壓伴腦疝的是2小時一次

小兒應用脫水劑5小時一次,成人脫水擠2小時一次

“病人床頭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於顱內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

20%甘露醇作用——迅速降顱壓,預防腦疝

枕骨大孔疝 最先出現的是生命體征變化

小腦幕切跡疝最先出先瞳孔改變,意識障礙

枕骨大孔疝最嚴重 生命體征出現的早 會因為呼吸驟停突然死亡 隨後出現意識障礙

顱內壓增高:顱內容物體積增加

腦疝形成:顱內壓力分布不均勻

腦血管疾病:首選CT,癲癇:首選腦電圖

冬眠療法:①先用冬眠藥物再用物理降溫,②先停物理降溫再停冬眠藥物,自然複溫。降溫速度下降 1°C/h,降至肛溫 32~34°C。

較小的頭皮血腫一般在1〜2周可自行吸收,無需特殊處理;

若血腫較大,則應在嚴格皮膚準備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後加壓包紮;

頭皮血腫未穿刺抽吸者,可用冷敷,24小時後熱敷;

腦室引流管拔管指征:引流時間為 1~2 周,開顱術後引流<3~4 天

先頭顱CT→夾住引流管 1~2d→無顱內壓增高症狀→拔管(先夾閉,以免逆流,拔管後觀察有無腦脊液漏出)。

帽狀腱膜下血腫 觸診有波動感

皮下血腫 無波動

硬膜外血腫 中間清醒期(昏迷-清醒-昏迷)。

硬膜下血腫 持續昏迷,進行性昏迷

骨膜下血腫 以骨縫為介 局限在某一顱骨

不宜用力揉搓,揉搓會使局部血腫擴散

腦震蕩 短暫性意識喪失 2周內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