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1章護理倫理及人際溝通(1 / 1)

護理倫理基本原則:不傷害原則 行善原則 自主原則 公正原則 (簡記“不行自宮”)

公正原則包括(形式公正和內容公正)

手術簽訂:患者意識清醒本人簽,患者意識模糊家屬代簽

護理倫理學的研究對象不包括政府行政部門之間的關係

護士的角色照顧者,計劃者,管理者,谘詢者,協調者不包括接待者

青黴素使用前必須皮試,應向醫生提出加開皮試醫囑

護士執業過程中容易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是護士依法享有的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屬於安全執業的權利

人類的適應分生理 心理 社會文化 技術四個層次

護士在從事護理工作時,首要的義務是:維護病人的利益

患者角色行為:

消退:生病照顧別人

缺如:我沒生病

強化:我病還沒好呢

衝突:生病了難過有憤怒

馬斯洛由低到高: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

護患關係屬於社會環境因素

人格包括人格特征和人格傾向

心理過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動過程,包括人的認識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誌過程

人際溝通的環境影響因素:噪音、距離、隱秘性

指導合作是急性病

共同參與是慢性病

主動被動是全癱和昏迷,神誌不清,精神病病人

近因效應:在人際認知中,因最近或最後獲得的信息而對總體印象產生最大影響的效應即為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第一映像

近因效應:注重新信息,忽略陳舊信息

暈輪效應:光環效應

先禮效應:欲抑先揚

社會固定印象(刻板印象):如社會的規定印象為:商人精明、知識分子文質彬彬。

護患關係的主要模式:指導-合作型。

交談時護士用 30%~60%的時間注視患者的麵部。

奧瑞姆,自理理論

羅伊,適應模式

紐曼,健康係統模式

勞克斯,健康行為互動模式

馬斯洛,需要層次論

佩普勞,人際間關係模式

個人距離:距離在50cm~100cm, 人們與親友交談、 護士與病人進行交談時主要

親密距離:距離小於50cm,當護士在進行查體、 治療、安慰、愛撫時

社會距離:距離在1.1~4m 之間,在工作單位和社會活動時常用,如護 士同事一起工作時或護士通知病人吃飯等;

公眾距離: 距離在4m以上, 一般用於正式公開講話中,如上課、開會等

封閉式提問(限製性提問):“是”、“不是”、“有”、“無”。

移情:從他人的角度感受、理解他人的感情。不是表達自我感情,也不是同情、憐憫他人。

護士走姿:勻速前進。緊急搶救時護士需快走,不可奔跑。

護患溝通時提問首先應遵循的原則是中心性原則

非語言溝通的主要特點 :

廣泛持續真性情。

廣泛(廣泛性)持續(持續性)真性(真實性)情(情景性)

護士的禮儀:規範性,強製性,綜合性,適應性,可行性

禮儀的原則:

1.遵守原則

2.自律原則

3.敬人原則

4.寬容原則

5.平等原則

6.從俗原則

7.真誠原則

8.適度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