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作品氣息清馨自然,出自身心不凡的楊絳之手。年輕的楊絳是幸運的,事隔一年,在一九三四年秋,朱自清又將楊絳的“第一次試作的短篇小說”,推薦給《大公報》,在該報的《文藝副刊》上,這篇小說原題為《路路,不用愁!》,後改名為《璐璐,不用愁!》,後被林徽因選入《大公報叢刊小說選》一書。蕭乾給楊絳寄了樣書和稿酬,不過這時楊絳已經隨丈夫錢鍾書到英國留學。這篇小說取材於楊絳熟悉的大學生活,寫了女主人公璐璐與兩個男子小王、湯宓的感情糾葛,雖然兩人都離開了璐璐,楊絳還是留下了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璐璐的留學申請成功了,“璐璐笑著,輕輕舒了一口氣”。
三
楊絳在北京的大學生活中,發生了決定她一生命運的事情,這就是與錢鍾書的相識與相戀。對此,她母親唐須荌常取笑說:“阿季腳上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隻想考清華。”
初到清華,天生麗質的楊絳發現這裏的女學生都很洋氣,相形之下,自己不免顯得樸素。但沒有過多久,女同學便開始對她刮目相看了。
當時清華大學裏男生多,女生少,所以女生一般都有“美貌”之名,不愁無人追求。據說,當時楊絳與比她大4歲的“大姐”袁震(後成為吳晗夫人)同屋,兩人結下很深的友誼。有一次,袁震因病在校醫院住院,楊絳去看她,恰好趕上袁震原來的男朋友吳之椿也在。吳之椿給袁震帶來了當時非常昂貴的水果橙子,讓她一個人吃。袁震正要與吳之椿斷絕來往,見楊絳進來,便切開一個橙子給她吃。楊絳知道那是袁震男朋友特意給她買的,便不想吃,但又不好一味謝絕,便勉強吃了一點,袁震卻要她全部吃完。楊絳覺得很窘迫,因為吳之椿就在一邊看著她。可她不想使袁震不高興,隻好把橙子全部都吃了。吳之椿走後,袁震便對楊絳說,她要讓吳之椿明白,他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
與楊絳同寢室的同學,還有幼年時的蘇州好友蔣恩鈿。楊絳曾作舊體詩《溪水四章寄恩鈿塞外》,送給好友蔣恩鈿和未婚夫錢鍾書。楊絳入學前,蔣與袁已經是好朋友。而現在,她們三人成為了“密友”,而同屋另一位女同學卻被排斥在外。後來,袁震與吳之椿斷絕了關係,梁方仲把吳晗介紹給袁震。三位密友在一起議論吳晗,說吳晗有股“醬豆腐”般的迂腐勁。楊絳大概也沒少向密友們談論錢鍾書。錢鍾書、楊絳夫婦與吳晗、袁震夫婦的友誼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錢鍾書當時已名滿清華。一九二九年,二十歲的錢鍾書報考清華外文係,中、英文極佳,隻是數學考了15分。校長羅家倫愛才,破格錄取他。入學後學業甚好,讀書很多,在校園內名氣很大,寫起文章縱橫捭闔,臧否人物口沒遮攔。他在《清華周刊》發表不少文章,是清華出名的才子。楊絳與他相識在一九三二年春天的清華校園。
這天春意盎然,清華園的丁香、紫藤盛開,幽香襲人。和楊絳同來清華借讀的一位同學是錢鍾書的親戚,帶錢鍾書來到古月堂門外。清華校規,男生不許進女生宿舍。楊絳回憶說:“我剛從古月堂鑽出來,便見到了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