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秦始皇)九年,有人告發嫪毐實際並不是宦官,常常和趙太後****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都把他們隱藏起來,還和趙太後密謀說“若是秦王死去,就立這兒子繼位”。於是秦王命法官嚴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牽連到相國呂不韋。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眾全部殺死,又殺太後所生的兩個兒子,並把趙太後遷到雍地居住。
秦王(始皇)想殺掉相國呂不韋,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勞,還有很多賓客辯士為他說情,所以秦王不忍心。
秦王政(始皇)十年,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一年後,秦王(始皇)寫信給呂不韋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害怕日後被殺,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
《呂氏春秋》可以說是眾多文人學士集體創作的輝煌之作。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呂氏春秋》被列為雜家,其實,這個“雜”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兼收並蓄,博采眾家之長,用自己的主導思想將其貫穿。這部書以黃老思想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對於緩和社會矛盾,使百姓獲得休養生息,恢複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呂不韋組織編著的《呂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國綱領,又給即將親政的秦始皇提供了執政的借鑒。可惜,由於呂不韋個人的過失,使秦始皇對這部書棄而不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秦始皇專用法家,殘酷的刑罰,繁重的勞役,沉重的賦稅使得大秦帝國很快走向滅亡。《呂氏春秋》的價值逐漸為後人領悟,成為了解戰國諸子思想的重要資料。
曆史上許多文人著作都對此有記載和評論。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不韋及嫪毐貴,封號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聞之。秦王驗左右,未發。上之雍郊,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後璽發卒以反蘄年宮。發吏攻毐,毐敗亡走,追斬之好畤,遂滅其宗。而呂不韋由此絀矣。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
徐鈞:謀立儲君誰孕姬,巨商販鬻巧觀時。十年富貴隨輕覆,奇貨元來禍更奇。
世貞:自古至今以術取富貴秉權勢者,毋如呂不韋之穢且卑,然亦無有如不韋之巧者也。凡不韋之所籌筴,皆鑿空至難期,而其應若響,彼故自天幸,亦其術有以攝之。
本文開篇說的《西遊記》中的描寫內容,正是作者暗諷呂不韋的這段糗事,也回答了不承認他雜家代表人地位的原因。
請看第八章猴哥孫悟空——說不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