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須菩提祖師的秘密(1 / 3)

《西遊記》的作者在整部作品中,字字藏玄機,句句埋隱喻,處處設謎局。越是關鍵的地方,設置的迷局越是玄妙。猴哥拜師學藝這個部分,是整部“雕龍天書”的畫龍點睛之筆,他決定了猴哥人物形象的塑造定性,及其後續故事的發展。所以,這裏設置的迷局最

為玄妙。

但是,射謎的一般常識告訴我們,設謎人不管怎樣挖空心思去設一個迷局,總是要給射謎者提供射中迷局的一定條件的,因為其目的不是讓人永遠猜測不出謎底,而是想辦法彎彎轉轉地把更多的文化知識隱含在迷局中,讓射謎者掌握更多知識信息才能射中謎底。這

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蘊含的一種鬥智、鬥知的遊戲。

猴哥的祖師——須菩提,這個人物很神秘,幾乎是曇花一現,教會了孫悟空一身本身之後就銷聲匿跡了。讓無數的讀者在“他是誰?”這個迷局中徘徊了四百年,遞交了無數的答案。結果是至今沒有準確的射中人們公認的謎底、拿出標準答案。今天我們來試圖破解這個謎底。

我們來看作者在原著中提供的解謎信息:

首先,要弄清楚猴哥拜師的原因、目的、動力,也就是須菩提祖師出場的前提是什麼?

“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麵悲啼俱以無常為慮。”

這裏說的很明白,猴哥拜師學藝就是為了四個字:長生不老!

可是,在《西遊記》中,“長生不老”這個概念,自始至終就是個“假他名姓”配丹成的虛像!

想一想《西遊記》後麵的故事,猴哥既然前麵已經學到了長生不老的本事,為什麼後來又到陰曹地府去塗抹“生死簿”呢?

妖怪們都說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為什麼都磨磨唧唧沒有吃呢?(這是另有寓意的)。

曆史上,“長生不老”觀念萌芽於黃帝時代。正真實踐“長生不老”術,是從戰國時期的齊國開始。在秦始皇、漢武帝那裏發展到了極致,而到東漢時期成了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內容。

在長達兩千餘年的時間裏,方士們精益求精地從煉丹爐裏製造出各種仙丹,皇帝們急不可耐吃下去,企圖萬歲萬萬歲。結果是適得其反,代代都有皇帝為此付出高貴的生命。第一個“長生不老”的是東晉哀帝。他按照《抱樸子》書中的要求,在皇宮裏架起了煉丹爐

,煉丹吃。第一年吃成了癡呆,朝政大權讓別人代理了;第二年吃成了癱瘓,生活起居也讓別人代理了;到了第三年,就吃得嗚呼哀哉,成了真正的“哀帝”了。

“長生不老”術的興衰,與國勢興衰成正比;與權力、財富成正比。因此,漢、唐盛行丹藥之術。漢武帝、唐太宗這些英明皇帝一個個前仆後繼,樂此不彼、義無反顧的加入到了實踐“長生不老術”的行列中,結果都沒有長生不老。倒是那個病病歪歪的唐高宗李治

,頭腦最清楚,當有人向他敬獻丹藥時,他不屑一顧:“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喊出了叫世人驚醒的“千年一問”。

由於帝王們不但沒有“長生不老”,反而死狀很恐怖、很慘烈。給後來人震撼很大,所以從唐末直到明初,再也沒有皇帝敢吃丹藥了。至於一般草民百姓,隻能是妄想。

明朝中期,皇帝追求長生不老的思想又抬了頭,煉丹之術又在宮廷活躍。皇帝的長生不老願望有了新的發展,征召了千餘名少女入宮用她們的經血製藥。最後,這個可惡的皇帝,在人們的詛咒聲中,中毒死去。《西遊記》故事中,入木三分地刻畫、痛斥了這個情況

“長生不老”的奢望,倒是真正的長生不老的東西啊。我的一個老夥伴,前些天不知聽了什麼人忽悠,很興奮地說,他弄到了一個能長生不老的丹藥方術。我給他潑冷水說:就是有這個可能,你我這樣的工薪階層、下崗人員也沒戲!因為煉丹之術,與權力、財富成

正比,曆來是皇族、高官、富豪的專利,多少個權勢、財富都在人類巔峰的人都沒有玩成功。你我有什麼經濟實力玩這個名堂哩。想多拿幾年退休金,就每天早上到黃河邊上去,甩甩胳膊,踢踢腿。跟著大家做怪動作,瞎折騰折騰吧!要不就強忍著,能活多久算多久!

《西遊記》作者當然比我們這些人更明白,“長生不老”是怎麼回事。

他讓猴哥拜師的真實目的,是讓猴哥帶著讀者去探索、了解、學習關於生命的延續,生命的價值、人類生生不息發展的“長生不老”的中華文化知識。

實質上也是這樣。猴哥領著他的猴族,享受天真無邪的生活,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必然也經曆了猴族門的生生死死場景。感受到了悲傷與痛苦。於是對生命的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產生了思考。開始探討追求生命的延續,既人類的生生不息(不僅是單個石猴個體

生命的長生不老)。猴哥在自己的族群內得不到答案,隻好去求教傳說中的世外高人。因為作者冠於猴哥的角色是中華文化的探索者!

長生不老思想最初是養生思想。所反映的隻不過是人類對於生命價值的認知程度,是對生命高度珍視的具體表現。

由此可見,猴哥要找的師傅,不是有什麼煉丹高招的人,而是能回答人類“長生不老”這個課題的人。猴哥要探求、學習的本領是,推動人類向前發展的長生不老的思想文化!

那麼這個人應該是誰?

這就是須菩提祖師隆重出場的前提。

其次,來看須菩提祖師出場的序曲。作者在猴哥見到須菩提祖師之前,進行了大量鋪墊描寫,由暗到明,一步步向我們透露了射謎信息。

1。“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隻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2。“正是那:‘天產仙猴道行隆,離山駕筏趁天風。飄洋過海尋仙道,立誌潛心建大功。有分有緣休俗願,無憂無慮會元龍。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

3。“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

4。“忽行至西洋大海,飄過西海至西牛賀洲”;

5。“果是好山:千峰開戟,萬仞開屏。日映嵐光,輕鎖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纏老樹,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喬鬆。修竹喬鬆,萬載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時不謝賽蓬瀛。幽鳥啼聲,近源泉響溜清。重重穀壑芝蘭繞,處處巉崖苔蘚生。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

6。“歌曰:觀棋柯爛,。。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7。“樵子在那裏舉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撚就之紗。腰間係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執衠鋼斧,擔挽火麻繩。扳鬆劈枯樹,爭似此樵能!”;

8。“樵夫笑道:‘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

9。樵夫道:“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

10。“但見:。。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

11。“洞門開處裏麵走出一個仙童,真個豐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但見他:髽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一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

12。“‘你是個訪道的麼?’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師父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說外麵有個修行的來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13。“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

我們來分析這些描寫中提供的射謎信息:

其1。猴哥問老猿猴,高人在哪裏?猿猴說他隻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閻浮世界”當然不是現實世界。“古洞仙山”也不是現在的山洞。那麼他隻能是留在人們記憶中、寫在史書裏的古代曆史人物。

其2。這首詩前四句”天產仙猴道行隆,離山駕筏趁天風。飄洋過海尋仙道,立誌潛心建大功”是猴哥的使命和決心。也是作者的心聲。“有分有緣休俗願,無憂無慮會元龍”這兩句透露出一條重要信息,去“會”見的是“元龍”。誰是“元龍”?中華民族的子孫都

是龍的傳人,創造了中華民族龍子龍孫的第一個(元)龍是誰?曆史教科書上有,比較公認的就是伏羲氏。稱為“人祖爺”。“遠觀天象,近取諸物”“一劃開天”畫先天八卦,。。開創了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曆史。是人首蛇身,即最初的龍圖騰展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