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猴到猴王再到美猴王的秘密
上一集我們解讀了猴哥出世以來的第一個名稱,作者告訴我們《西遊記》的主角猴哥出身是很牛的。其目的當然是在後麵要讓猴哥幹點什麼。
請看這個石猴出世後,所幹的第一件大事: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裏來的。我們尋看源流去!……是一股瀑布飛泉……真似掛簾帷……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石猴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跳入瀑布泉中,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但見那: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肴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鬆常帶雨,渾然像個人家……隻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猴跳出水外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裏麵怎麼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裏麵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這裏邊:刮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鬆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石猿端坐上麵道:“列位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
引用這一大段原著原文,絕對不是為了湊字數,因為這裏麵包含的中華文化精華內容太豐富了。不得不一一細說。
石猴出生後與其他猴族很快融入一起,經曆他們初期的生活狀態,就是“****未分、智蒙未開、飲毛茹血、”的原始社會。這裏也寓意中華文化的啟蒙時代。在這樣的生活的過程中,人類(石猴是三才之人)作為智靈動物,與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就是會麵對許多現象進行思考,“遠觀天象,近觀諸物”。首先是對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現象追根問源。這就是文明、文化的萌芽。
接著,就湧現出一些智者,身體力行,率先大膽探索,發現、創造文明、文化之路上的一個一個新洞天。每次的發現、創造都是一次飛躍,是一次“金蟬脫殼”。推動著社會前進到一個新階段。
原著以上的描寫,正是將一個幹巴巴的教科書理論,用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形象故事表現出來。
我們看,石猴和猴族,在原始社會生活狀態下,去探尋澗水源頭,他們看到的那股瀑布飛泉十分特別,和一般的瀑布是不一樣的,它是從下麵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的簾帷。這裏的隱語有“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遮閉了橋門”、“簾帷”。從中華文化現象解讀就是:在探索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先開了竅的文化人,往往把他們所知道的知識,設置上一層倒掛的帷幕,故意搞的五迷三道,進行掩蓋,讓後來人迷迷糊糊,在這些問題上摸不著門道。就是不設置這一層帷幕,許多東西由於種種原因,也是霧蒙蒙的似瀑布水簾。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化現象。
我們可以想一想,不要說古代,就是現在那些文化大師、大神們,不論是在大學講堂上還是在其著作中,有幾個能夠把自己的先知先覺的真知識,探索過程中的真實目的、方法告訴別人呢?
對這種現象怎麼辦呢?作者告訴我們——大膽突破這層帷幕!猴哥就是這樣的一個突破者!他眼睛一閉,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跳進了水簾之中,結果“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原來是座鐵板橋”!橋是幹什麼用的?過渡!鐵板橋,結結實實,鋼鋼的,沒有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