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往哪走,都是往前走(2 / 2)

大四畢業時,朋友如願去了南方繼續她的學習生涯,攻讀碩士學位,而男生工作的城市,距離朋友的學校,有大半個中國。

剛入學的壓力以及男生工作的繁忙,使得朋友和男生之間越來越頻繁地爭吵。

值得一說的是,在他們決定在一起之後四年裏,異地的時候男生從來都不會主動聯係朋友,不會主動問她是否安好。

他們吵架也大多都是因為這個問題,朋友覺得他忽略了自己不夠愛自己。雖然會有爭執,但朋友也依然覺得不能離開他。

時間很快迎來暑假,他們見麵了,決定去見雙方父母。

他爸媽很好,對朋友很是關心。一年半後年男生辭職了,在沒有找到另外的工作之前,裸辭來到朋友讀書的城市。

他開始找工作,最後他去的公司距離朋友隻有兩個小時的車程。

當時,他們會隔一周或者兩周碰麵。

彼時朋友忙著實驗,男生在新公司忙於工作。朋友準備讀博開始準備材料,而當朋友對男生講述她的未來計劃時,男生並沒有多講話。

對未來的憧憬讓朋友很有動力,自然也沒有看到男生眼裏的猶豫。

參加完一所學校複試後,朋友就一邊準備畢業論文一邊等待消息。那個冬天男生又一次辭職回老家,接著疫情爆發。來年朋友返回學校時,他也一起回了城市。朋友忙於論文答辯,因為疫情報考的學校延期複試,而男生還在找著工作。五月份的時候他們大吵一架,男生直接放棄了找工作,而是整日待在家裏,混吃等死,得過且過。

那個時候愛情大概已經變質,更多的是無奈,與難以理解。

關於未來方向,朋友想回本省工作,但男生想要在大城市奮鬥。每次說起未來規劃都會吵架,最後避而不談,也沒有提過結婚的事。後來,朋友博士被錄取。朋友問他我們結婚好不好,他說不著急,等朋友博士畢業後再結。朋友好失落,她覺得男生並不想和自己有以後。從那以後他們兩地分離,交流越來越少。一周不聯係都不會覺得奇怪。

是缺乏溝通引起的嗎?還是當兩個人的人生開始分岔,開始駛向不同的方向與終點,那麼分手便不可避免,隔閡就無法消除?

“喜歡的就不要假裝,不合適的就不要勉強。生活已經那麼不容易了,何必再辛苦自己。” 最後,朋友終於意識到,她已經不愛男生了,或者說朋友致力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完全已經不在考慮他了。

分手那天,男生問朋友為什麼不能再等他幾年,等他事業有起色,可以給朋友想要的人生。朋友沉默不語。因為她心裏清楚再等幾年也不會有變化,他們之間的問題在於對未來的需求不一致、想法不一致、步調不一致。

當然也會遺憾啊。

遺憾的是連分手都沒當麵說,七年的感情就靠一條微信消息就全部結束。

再後來,朋友又開始學業至上,兩耳不聞窗外事。隻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他能幸福。

“往哪走,都是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