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號性格的人:喜歡幫助別人,以助人為樂,通過幫助別人,來實現自我價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2號“需要別人的需要”關注點自然落在了別人的需要上。
3號性格的人:渴望成就、追求成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讚美,關注焦點自然落在了如何獲得別人的認可及更出色、更快的達成目標上。
4號性格的人:注重自我的感覺,渴望浪漫、希望獨特,內心有一種深深的缺失感。關注焦點自然落在了遺失的美好上和未來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上。
5號性格的人:注重知識的積累,渴望全知,對自己的生命空間有一份貪婪的渴求。關注焦點自然落在了如何獲得更多的知識及有更多時間獨處上。
6號性格的人:安全第一、渴望穩定,認定這個世界危機四伏,必須防患於未然才能安然的生活,關注焦點自然落在了潛在的風險與問題上,當不確定時便會身處焦慮中。
7號性格的人:天生樂觀,向往自由、渴望快樂,是天生的樂天派,反應敏捷,關注焦點自然落在了如何擁有更多的快樂體驗與更多的選擇、更多有新意的想法上。
8號性格的人:認為這是個隻有強者才能生存的世界,便發展出堅強的意誌,伸張正義、主持公道,注意力焦點落在了掌控及權力上。
9號性格的人:渴望和諧、愛好和平,喜歡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關注焦點落在了如何與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上。
九種類型的人,受性格結構影響,慣有的注意力焦點便自然落在了事物的不同方麵,同時也形成各自不同的壓力源。
著名的木桶理論:“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那塊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要想防止漏水,前提條件是我們要先知道這隻木桶哪一塊板才是最短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壓力,我們首先要清楚自己在什麼情況下,便會覺得有壓力。找到壓力來源的規律便能輕鬆應對,畢竟壓力是我們對外部所發生事件的一種反應,更多時候是我們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裏創造了壓力”。
九型人格揭示了我們的行為模式,使我們清晰的看到壓力的來源,以及情緒反應的臨界點。
例如:1號性格的人,如果身處混亂的環境中,而自己又無力改善時便會感到有壓力。3號性格的人,如果長期不能得到認同,目標總是不能實現,便會覺得有壓力。
認識自我,輕鬆麵對人生,用一句很繞口的話來說,“壓力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如何應對壓力”。
3.疏解壓力有妙招。
心理學中,有許多疏解壓力的方法,歸根結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壓下去”,一類是“發出來”。所謂壓下去,就是消除症狀,如焦慮、抑鬱,就吃抗焦慮、抑鬱藥,失眠了,就吃安眠藥,消除症狀。這就像西醫:治病首先把症狀清除,這當然是對的,因為這些症狀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治病就是把症狀治好了。問題是“壓下去”的方法不能清除病根,壓力還在腦中,真正的壓力管理並不僅僅是把壓力的症狀壓下去,而且還要把壓力趕出來。
禪宗有句名言:“風也沒動,帆也沒動,是心動。”心理學家說:“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想看到的世界;你做出的反應不僅是外部因素的導引,也是內心欲望的驅使。”所以,緩解壓力,的確需要外部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更需要內部有個良好的心態,把壓力“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