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渡寂(3)(1 / 3)

其實希望於我而言,一直是簡單而微小的事情。我沒有體會過家的溫暖和羈絆,我沒有享受過相愛的喜悅和安全感,有時會隱約地期盼,期盼我死後,有三五個子女搶我生前的財產,雞飛狗跳也沒關係;我期盼,我死後,有人會因為我的離開而號啕大哭,或者幸災樂禍也沒關係,是真是假都沒關係;我期盼著,我死後,不再像活著的這些年,這樣的孤獨,這樣的寂寞。

一麵這樣期盼著,卻一麵不安地覺得,百年之後,還是會走向那個寂寥的結局。孤獨地生,孤獨地死。

所以當我明白,你也像我這般深深地在心裏愛著一個不可能的人,我知道那是我傾盡一生也無法替代的位置。我不再苛求什麼,甚至覺得你們最後有幸福的結局,我也就很知足了。

隻是希望能夠讓你再度展顏歡笑,也就足夠了。

到了最後,我還一直在用我的方式愛你。

鴛涼,你不用感到愧疚,唯喜說得沒錯,這件事和我有關--至少和我的父親有關。一切都有因果,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顏祈的母親和我的父親舊時曾相戀,我父親甚至認了顏祈做養子。想必我父親也是受了顏祈挑唆,認為顏祈母親之死是宋承歡的過錯,所以,才一手策劃了這件事。我知道成年人世界有太多複雜太多誤解,非你我能夠明白,我的想法很簡單,隻想要你幸福,我想要我的家人平安……父債子償,這不是最好的結局嗎?

我知道這樣的我是自私的,所以,別為我悲傷。我隻希望,做你心中的英雄。哪怕隻有一瞬,也好。我希望你想起我的時候,沒有負擔沒有難過,你要相信你自己足夠善良和美好,美好到世界上曾有這樣一個我,願意為你的幸福做任何事,包括無謂的死,也包括痛苦的活。

……

希望你不要責怪唯喜。愛情是瘋狂而盲目的,我相信她比任何人都在乎你,隻是上天喜歡和我們開玩笑,他設下的迷宮讓我們都頭破血流。那些不可避免的傷害,讓我們都忘記吧,別辜負我們有過的好時光。

……

真懷念三個人一起在校園裏的那些日子啊!那時的星星好像都特別明亮,不像現在,外麵下著雨,天空很傷感。希望雨停的時候,你懷念我的時候,你能感覺到,我一直在思念你。

當我懷念你的時候,我也在思念著你。鴛涼。

鴛涼低著頭,仿佛又看見陽光下少年的笑顏,與那些少年在笑容背後不為人知的孤獨--而這些都消失了,明亮和黑暗,笑靨與眼淚,無論曾經有過怎樣的過往,都已經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之中。

而他以這樣天真決絕的方式,讓她的一生都不可能再忘記他。

又是那個熟悉的、宛如夢魘一般的場景。

……

“你有把握?”法院的門口,開庭之前的最後幾分鍾,鴛涼滿心忐忑地問他。

寧帛然凝視著她,他穿著西裝,白襯衫、暗紅條紋的領帶,五官硬朗卻精致,眸子澄澈如海。早晨升起的第一縷陽光下,他意味深長地回望著那樣和煦的陽光,睫毛和頭發都被染成了柔和的淺金色。

許久許久,他溫柔一笑。

“有。”

她懸著的心安定了一些,卻沒有注意到他的眼睛裏有那麼多複雜婉轉的情愫。

像是在對這個世界無聲地告別。

“鴛涼,不管怎樣,能認識你真好啊。”他轉過身去,一步步走上高高的台階,走到那陰影裏去。鴛涼有些茫然地看著他的背影。

突然,她看見他潔白的領口,有暗紅色的血液湧出,滴滴答答地浸入了那件深色的西裝裏,浸入了大理石的地麵上,而他無知無覺地,在那血色的簇擁下,沒入無盡的黑暗裏。

她在他身後追趕,喊他的名字,都是徒勞。

隻有那血色、那黑暗,急速地吞噬一切。

鴛涼從夢中驚醒,眼前卻仿佛還能看到那一日的光景,他的笑容毫無陰霾,陽光像是他的影子。而這一切,卻又真實的,發生了。

自通知帛然的死訊後,鴛涼一直未見到唯喜。

當唯喜聽到帛然去世了,就再也沒說話,沉默了片刻電話就斷了,隻剩下一串忙音。

鴛涼當時的心情是昏暗寂滅的--她想沒有人能夠接受這樣的事實,自己亦然。她已經無力勸慰別人告別悲傷和倉皇。是,這一切都太過倉促了。曾經鮮活的生命突然從自己的生活中抽離開去。

然而好幾天了,唯喜卻一直沒有音信。鴛涼承認,因為她和顏祈那層關係,自己心裏一直有陰影,也一直不願和唯喜攤開來談論。也許正是因為太過珍視對方,所以心結才更加難解。

而後來,反複地讀著帛然留下來的那封信,想起舊日的那些往事,鴛涼才終於釋然。

……

也許,隻有經曆過一兩次離別和背叛,誤解和痛苦,她和唯喜才能算得上是真的成長起來了吧?所以無論要麵對怎樣的風雨,能夠抱著痛哭一場,再打起精神重新啟程也是另一種幸福……

她下定了決心,撥通了唯喜的電話--唯喜的手機號碼還是她通訊錄裏的第一個號碼,唯喜仍是她最依賴的朋友。

電話很快就通了,然而接電話的卻是一個男人。

“唯喜在嗎?”鴛涼微微詫異,卻隻是淡淡地問。

“鴛涼……我是嶼之。”那邊溫和的聲音突然讓鴛涼想起帛然,鴛涼一時恍惚。

“唯喜現在在醫院,她這幾天的狀況不太穩定。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醫生說她是精神受到刺激,選擇性地忘記了一些事。而且她情緒很不穩定,要靠藥物維持治療。這幾天我一直陪著她,本想等她好一點兒再告訴你的。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