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性地執行就需要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就需要提升領導力。領導既存在於管理之中,又超越於管理之上。領導力的一端是形而上的“領導科學”,另一端是形而下的立足實用的“領導藝術”。領導力是以人為本的。施力者與受力者都是人。寶鋼的企業文化、黨的領導都做得很好。
趙純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寶鋼立足實踐總結,找出經驗和規律,很好、很有價值。這本書總體框架不錯,更多的是針對中層幹部培訓。寶鋼領導力七個方麵核心是願景和自我管理。方法、藝術也是重要維度,方法的高低強弱起很大作用。決策要處理好對象的多元化。
王通訊(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
全書緊緊圍繞領導力研究,結合寶鋼實際,保持一種創造的張力。最精彩的是領導力模型。也有很多精彩內容、亮點,比如文化的“三化”、領導人員的“一圖一表”管理、“八個人”體現對以人為本的研究和實踐等等。
建議文章集中到一點上:理論創新。這是最大的挑戰。寶鋼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典型,是中國企業的典型,有豐富的實踐,一定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世界一些大的企業,他們之所以先進,不是在輸出產品,而是輸出思想。寶鋼不僅要出鋼鐵,還要出思想。從這點上來講,寶鋼的任務更艱巨!
胡新欣(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要放在中國企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來看寶鋼領導力。第一是圍繞著企業的成長和發展這條線來總結;第二是從企業家的角度來總結。中國企業的發展趨勢:開始注重係統思考和整體提升,創新的定位由低端到中高端—技術、管理創新都是如此,信息技術普遍運用使得中國企業發展迅速,員工管理更加注重人文,注重軟實力的建設,企業的公民化進程加快,開始探索中國式管理到底是什麼。《寶鋼領導力》理論體係已經基本確立—核心要素模型。
《寶鋼領導力》回答了兩個問題:國有企業能不能搞好,國有企業能不能出企業家。寶鋼和黎明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寶鋼是完全市場競爭條件下產生的,這是新國企。
周祖翼(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君子立德、立功、立言。寶鋼經過30年的艱苦創業,銳意進取,創造了非凡的業績,也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是到了立言的時候了。編寫一本關於寶鋼領導力的教程應該說是非常及時的。寶鋼領導層在成功之後仍然保持一份謙遜,善於自我反省,站在一個比較高的高度來總結寶鋼的發展經驗,謀劃寶鋼未來的發展,這是寶鋼從卓越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
寶鋼的文化經典故事,這個提法很好。一個機構的理念、精神是需要通過許許多多具體的故事來體現的。我非常同意寶鋼繼續深入挖掘企業發展曆程中湧現出來的真實而豐富的文化故事,這對寶鋼今後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楊國雄(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寶鋼領導力》從經驗總結和曆史傳承的角度,對寶鋼領導力的形成、內涵以及新形勢下的作用發揮作了充分、詳盡的論述,既講經驗成績又不回避教訓問題,既體現寶鋼的“硬”實力,又展示了寶鋼的“軟”實力。寶鋼領導力的研究成果是寶鋼整體實力的成功展示。
寶鋼領導力的研究回答了長期困惑我們的兩大問題:一是什麼樣的企業會成功?二是什麼樣的企業會令人尊重?
一個企業如果對這個國家、對這個時代有所貢獻的話,不僅僅在於它生產什麼樣的產品,更在於它生產什麼樣的思想和文化。寶鋼領導力的實踐和研究,就是從生產“精品鋼”到生產“精品思想”、“精品文化”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寶鋼是成功的、令人尊重的企業。
周鶴齡(上海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
從領導力的角度總結寶鋼的經驗,有創意、有新意。領導力相關的主要內容基本都涉及到了,是係統、全麵的成為了一個體係,是寶鋼領導經驗的集大成和提升。七個要素經過排列組合使領導力的內涵很厚重,外延很廣闊。意義很大:從微觀層麵上反映“中國奇跡”是怎樣形成的,寶鋼是中國工業化道路中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的代表;同時也是為寶鋼的二次創業轉型進行領導力準備。一次創業主要是建設現代化企業,二次創業更多的要瞄準軟實力、軟指標,要跟國情相結合,追求製度創新。比如法人治理結構及其運行,比如培養一批企業家、職業經理人,比如企業的監控體係,比如企業的薪酬、激勵機製等等,在領導力的幾個部分中都有文章可做,包括人力資源、決策力、執行力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