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領導力根本: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發展能力 (8)(2 / 2)

八、影響現在、決定未來的青年員工隊伍建設

在人力資源發展中,青年員工隊伍建設始終處於重要位置。青年影響寶鋼的現在,決定寶鋼的未來。隨著“80後”成為青年的主體,青年員工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了。

一)準確把握當代青年員工的特點和需要

要做好青年工作,必須掌握青年的特點和需要。胡錦濤指出:“要不斷完善工作思路,在深入研究當代青年基本特點的基礎上,找準工作位置,豐富工作內容,創新工作手段”。

1.青年員工的一般特點和需要。任何時代的青年,都有著青年的一般特點和需要。青年員工的一般特點和需要,可以從以下3個主要方麵來分析,即“成家”、“立業”和“成熟過程”。一是“成家”。新進入企業的青年員工,年齡都在20歲以上,一般都是逐步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處於經過戀愛、婚姻、生育子女,組成新的獨立家庭的時期。二是“立業”。進入企業的青年員工,大都是從學校畢業,完成了基本學業,開始了職業生涯的時期。三是“成熟過程”。進入企業的青年員工,雖然已經進入成家立業時期,但是並沒有完全成熟,尚處於成熟過程中。

一方麵,他們充滿生機和活力;另一方麵,他們仍然缺乏社會經驗。“成家”、“立業”和“成熟過程”是密切聯係在一起的。“成家”是青年員工的基本特點和需求。然而“成家”有賴於“立業”,因為隻有“立業”才能給“成家”提供物質支撐和精神支撐。除了支撐“成家”之外,“立業”又是青年員工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基本特點和需要。青年員工不僅渴望家庭幸福,而且期望事業成功。大部分青年員工的“成家”和“立業”,都是在“成熟過程”中進行的。也就是說,不是等成熟了再成家立業,而是邊成熟邊成家立業。這不僅是因為年齡不等人,一個人的真正成熟,往往已過了青年時期;更重要的是成熟也離不開實踐,一個人離開了成家立業的實踐,是難以真正成熟的。

2.“80後”青年員工的特殊特點和需要。一個時代的青年,除了有著青年的一般特點和需要外,又必然有著這個特定時代青年的特殊特點和需要。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80後”,已經構成青年員工的主體。“80後”的特殊特點和需要可以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麵來分析,即“兩個期望”。一是“更活躍的思想期望得到正確引導”。這是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聯係在一起的。江澤民同誌指出:“當代青年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巨大進步,也引起包括青年在內的廣大群眾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80後”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一代青年,不僅祖父母輩經曆的戰爭時期對他們而言早已成為遙遠的曆史,而且父母輩經曆的新中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和政治運動對他們而言也是相當陌生。他們麵對的是改革開放後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多元社會,是通過信息網絡平台鋪天蓋地湧來的豐富多樣的信息。他們的思想比任何時代的青年都要活躍。

在真善美和假惡醜交織並存的社會現象麵前,在紛亂雜陳的意識形態和多種選擇麵前,青年員工期望得到正確引導、擺脫困惑。二是“受挑戰的能力期望得到提升”。這是與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大背景聯係在一起的,也是與“80後”青年員工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素質背景聯係在一起的。在青年員工中獨生子女占了很大比例。中國“四二一”的家庭結構(四個老人、兩個大人和一個子女),使獨生子女在家裏往往處於“小太陽”地位,父母和老人圍著他(她)轉,在被寵愛的小家庭裏長大,普遍養成了任性的脾氣和依賴的習慣。“80後”青年員工的父母輩和祖父母(外祖父母)輩,也是在社會大變革的社會轉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中的多數人缺乏幫助子女或孫子女(外孫子女)完善人格的能力(在寶鋼的一次相關調查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已婚中年員工認為自己“教育子女不成功”)。“80後”青年一旦踏上社會,進入企業,麵對比他們父母年輕時複雜得多的環境,開始階段往往是難以適應的,他們期望能力得到提升以適應環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