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袁紹的餿主意把董卓引來了 (1)(2 / 3)

袁紹立刻施禮道:“有!今丁原之兵近在咫尺,召他速速進京,高呼清君側之言,傳至京師,太後必然就範。”

“不行不行!”曹操立刻反駁,“並州軍皆是匈奴、屠格,這些人不服管教勢必生亂。”

“那就再招董卓進京,二人互相牽製不就行了嗎?”逄紀信口道。

“董卓擁兵自重包藏禍心,你不知道嗎?”

“你懂什麼,多招幾路人馬,他們互相牽製,也就鬧不出什麼大亂了。鮑信不是在泰山拜了騎都尉嗎?叫他也領兵入京,你們總得信任他吧?”逄紀滔滔不絕道,“東郡太守橋瑁,名門之後你總該信得過了吧?還有在外領兵的幾位掾屬張楊、毌丘毅,叫他們都領兵逼近河南,這些人你們總該信任吧?”

曹操一時語塞,這辦法聽起來還真像那麼回事,但是事到臨頭會怎樣誰都無法預料。他思考了片刻,緩了口氣道:“即便如此,這件事還需慎重籌措。兵者,凶也,能不用還是盡量不用的好。”

何進或許是想早點兒擺脫自身的尷尬,滿口應承道:“既然本初有把握,這件事就這麼辦吧。本初,就有勞你火速招諸將入京,叫他們打足了旗號,一嚇唬,我妹子就答應了。”

“大將軍怎麼能行這等謬舉呢?”陳琳跪倒在地,“《易經》有雲‘即鹿無虞’,民間有諺‘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誌,況國之大事,豈可以詐立乎?如今大將軍總統皇威,手握兵要,龍驤虎步,若有意誅滅宦豎,此猶如鼓洪爐燎毛發耳!夫違經合道,無人所順,偏偏委釋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到時候大事不成,天下就要亂了!”說罷他連連磕頭,把腦門都撞破了。

何進趕緊走過來,雙手攙起陳琳:“你這又是何必呢?咱們把這件事早些了結,也就罷了。”

“了結,”陳琳都快哭出來了,“大兵一到洛陽,必然各自為政,哪兒還有個了結啊!”

“我看本初說得頭頭是道,就試試吧。你給我個麵子吧。”

“麵子?天下大事竟然就是麵子?”陳琳一把推開他的手,瞪大了眼睛搖頭道:“我不跟你說了……不跟你們說了……”他失魂落魄蹣跚到堂口,又回頭道,“大將軍,您好自為之吧。”

馮芳見陳琳走了,也寶劍還匣,吼道:“好啊,我也走!我一個宦官的女婿,不配與你們這幫幹淨人說話。自以為是!呸!”說罷瞪了逄紀一眼,甩甩衣袖,揚長而去。他這一走,夏牟、趙融這兩個校尉也吃不住勁了,皆拱手道:“大將軍,我等營中還有要事,暫且告退。”說完不待何進答複,匆匆忙忙就躲了。

曹操見他們如此武斷,把諸校尉都逼走了,便也拱手要退。袁紹一把攥住他:“孟德,你我相交多年,曾經共過患難,難道連你都不信任兄長我嗎?”

瞧他凝重地看著自己,曹操的去意漸漸打消,慢吞吞道:“本初……我勸你慎重。”

“大家坐下講話,坐下講話吧!”何進趕緊打圓場,“本初,我看大家也沒弄明白,你詳細說說你的辦法。”

袁紹落座,娓娓道來:“十常侍所恃乃車騎將軍與舞陽君也,此母子進言於太後,故太後不能決斷。為今之計,以雄兵入關,逼近洛陽,遍插旌旗,口稱清君側誅宦官。皇上尚幼,太後女流,聞聽此訊必然驚怖,誅宦官以退重兵。況朝廷官員聞訊亦有取舍,必進言太後誅殺佞臣,此一箭雙雕也!”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河南地輿圖與三輔黃圖來,展開指指點點道:“如今丁原轉任武猛都尉,他的兵最近,可令他率部渡河至孟津舉火示警大造聲勢。此若不成,可再發並州兵,董卓尚未赴任,可命坐鎮並州的西園司馬張楊、並州從事張遼舉兵南下,至河南之地。”

“他們這些胡人兵來了,京師安危怎麼確保?”王謙插嘴道。

“這不妨,我與孟德等幾位校尉以及北軍列營各自戒備。”袁紹輕鬆地笑笑,“其實都是商量好的,大家做戲罷了,不會有亂子。”

曹操點點頭道:“戒備京師沒有問題,可要是到時候太後還不能應允呢?”

“沒關係,咱們可以再多發幾路兵。”袁紹指著地圖,“鮑信在濟北,讓他也發兵前來。東郡太守橋瑁,乃橋玄族侄,這個人頗可信賴,叫他領兵屯駐成皋,顯耀兵勢。王匡賢弟久往東州,給他一份手劄,叫他到泰山郡發其強弩作修備狀,佯作鮑信、橋瑁之後援。最後南發在丹陽辦事的毌丘毅,讓他自南來;修書給自涼州往並州赴任的董卓,讓他從西麵來。這樣東南西北四麵起兵,太後一定會害怕的,隻要她一害怕,這件事就算成了。”袁紹說完喘了一口大氣,“誅殺完宦官,咱們再各自修書叫他們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