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黃巾之亂拉開序幕 (1)(1 / 3)

第三章黃巾之亂拉開序幕(1)

驕奢淫逸

明明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皇帝劉宏卻渾然不知。在王美人死後,他恣意享樂的勢頭越發加劇。可能是因為心裏悲痛無所排遣,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縱情聲色上了。

他命令宦官宮女在禦園中開設集市,一切仿照他當侯爺時河間舊宅旁那個集市,將宮廷珍寶擺攤販賣。他自己則扮作商人,與宮女們討價還價,甚至還鼓動她們相互偷竊“貨物”,看她們吵嘴廝打。此外劉宏還設立了驥廄,歸宦官掌管,專門搜刮民間的好馬充斥起來,惹得鑽營之徒烏雲畢至,靠獻馬躋身官場的人數不勝數,致使民間一匹好馬竟賣到一二百萬錢。

有這麼多的好馬,劉宏卻不用,偏要駕驢。逼得太仆和驥丞沒辦法,特意給他設計了一輛四匹驢拉的禦輦。劉宏倒不嫌麻煩,親自操持轡頭,架著這輛怪車在西園遊玩,加之他喜歡穿胡服,真好像是自集市上進了貨的西州商人一般。後來在西園裏鬧夠了,他幹脆把車趕到洛陽大街上去了!就這樣,老百姓三天兩頭可以看見皇帝像個瘋子般架著驢車馳過,兩旁則是無數羽林軍和宦官一路奔跑,滿頭大汗跟著護駕。

上之所好,下必趨之。皇帝這樣玩,洛陽城官員乃至富商子弟見了覺得格外新鮮。於是三匹驢的、兩匹驢的、一匹驢的,各種樣式的驢車紛紛出爐,駕驢車出城遊玩成了洛陽紈絝子弟們最流行的活動。他們一舉一動競相奢華,都學著皇上的模樣來。

最先對這些事情看不下去的是老臣楊賜。楊家是經學世家,與汝南袁氏並稱,從楊賜祖父楊震那一輩起就是心如鐵石的直臣,官拜太尉。他父親楊秉也是披肝瀝膽懲治貪官,同樣做到太尉。

如今楊賜已經年過七旬,官拜司徒,三世三公剛烈敢言不遜於先人。他上疏劉宏,要求皇上停止一係列駭人聽聞的行徑,抑製奢靡之風。可劉宏對此置若罔聞,反而變本加厲。此後老太尉劉寬也看不過眼了,以帝師的身份提意見,結果卻被尋了個借口罷去太尉之職,氣得老頭天天喝悶酒。劉寬罷免後,劉宏出人意料提拔諂媚宦官的衛尉許戫任太尉。他一切的荒唐活動,再沒人可以幹問監督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喜訊傳到京師。鮮卑首領檀石槐在一次掠奪邊庭的行動中被漢軍擊傷,回去後不治身亡,檀石槐的兒子和連接任首領。和連生性貪婪殘暴,其荒唐程度不亞於劉宏,致使鮮卑爆發內亂,禍起蕭牆攻殺不止,再沒工夫騷擾大漢疆土了。原先征討失敗,搞得損兵折將,現在不費吹灰之力,鮮卑的威脅竟無形化解。

劉宏以為是上天庇護,於是就有人投其所好,跑到皇宮獻上一種罕見的芝英草,硬說是祥瑞。祥瑞一出就要普天同慶,阿諛之臣舞文弄墨,皇宮裏鼓樂喧天,劉宏真以為是太平盛世呢!他天天享樂不見外臣,便把功勞都算在宦官頭上,於是打破中常侍名額四個的定例,要將身邊十三個宦官都加封為中常侍,人人皆拿二千石的俸祿。這些人中隻有呂強深知廉恥固辭不受,剩下十二人: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盡皆受職,後來又晉為列侯。忠良之士無不唾罵,取十二之大數,喚他們為“十常侍”。

十常侍依仗皇上的寵信,大起私邸,提拔親信。朝臣紛紛上書彈劾,劉宏竟然對大臣們說:“寡人自幼入宮無所依仗,張讓就像我父親,趙忠好似我母,他們貪點兒算得了什麼?”堂堂天子說出這樣的話,那宦官還有什麼顧及?十常侍愈加猖獗大肆斂財,收受賄賂賣官鬻爵。府署第館,棋列於都鄙;子弟支附,過半於州國。南金、和寶、綢緞、糧穀之積,盈滿倉儲;嬙媛、侍兒、歌童、舞女之玩,充備綺室。狗馬飾雕紋,土木披錦繡。塗炭黎民,競恣奢欲,構害忠良,樹立私黨,幾乎把郡縣以下官員賣了個遍。那些花錢做官的人,為了撈本就壓榨百姓,私自提高捐稅。

就是在這種形勢的逼迫下,更多的百姓加入了太平道,跟著大賢良師張角周遊天下四處傳教。楊賜再次上疏,要求徹查張角,將流民歸別籍貫遣送還鄉,奏章竟寢中不報,反把老楊賜轉任諫議大夫。

此時的東觀,幾乎成了養老院。所有被擠對的老臣都湊到了這裏跟楊賜、馬日磾議論政務。這也苦了曹操、陳溫幾位小輩,原先是充《漢紀》修編,現在又成了雜役,整天伺候著這幫老爺子。

這一日,大家正在東觀裏議論紛紛,又有侍禦史劉陶與尚書楊瓚愁眉苦臉地走了進來。

楊賜見麵就問:“劉子奇,怎麼樣?說動萬歲了嗎?”

“還用問,瞧樣子就知道又是對牛彈琴。”司徒陳耽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