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寧:培養積極的財富心態(2)(1 / 1)

1994年廣東李寧和健力寶脫鉤,李寧逐步還清健力寶投資的1600萬元,獲得80%控股權。健力寶目前還在其中占有20%的股權。廣東李寧的主要功能,成了李寧集團麾下唯一的自有生產車間。

劉紀鵬打造公司架構

李寧是中國企業家裏罕見的“放權者”。公司運營20年,隻換了兩任CEO——陳義紅和張誌勇,而這兩人都是從公司內部提拔的。

1996年,李寧整合了北京、廣東、煙台三地公司,建立李寧體育用品集團,並擔任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從一開始,李寧就不是一個事必躬親的老板,日常事務交給了常務副總經理陳義紅。而陳義紅之前是國家體委下“十佳”公司的經理,當過兵,雄心勃勃衝勁十足,具有極強的企業家氣質,經常說“不想當企業家的職業經理人,就不是好的職業經理人”。

李寧和他形成了極好的互補。借助專賣店模式,還有體育營銷,陳義紅讓李寧公司有了高速發展。和任何一個中國民營企業一樣,問題伴著發展而激化,也是中國最常見的問題: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為了給陳更好的空間,去家族化企業模式,李寧請走了他的親戚朋友。現在看起來,李寧做這個決定時體現出來的魄力無人能及,一個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從那時開始初現端倪。

李寧在1997年就開始籌劃上市。在此之前,他曾聘請中國股份製專家劉紀鵬,協助其整理龐雜的李寧公司架構。當時李寧在全國各地開辦有十幾家企業,彼此間互相參股,結構混亂。在劉紀鵬的設計下,全國各地的其他公司相繼整合到這個核心企業中,初步實現集團結構的明晰。1997年年底,為了配合上市需要,李寧將公司總部遷往上海,並成立上海李寧體育用品控股有限公司。

1998年,誕生在廣東三水的李寧公司,離別了有恩師友誼的李經緯,北上,成立北京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寧的目光已經不再局限於廣東甚至中國,這個世界冠軍的目標是全世界。

1998年,李寧在廣東佛山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運動服裝和鞋的設計開發中心。對大多數當時還知足於貼牌出產的中國製造商來說,這是難能可貴的決定——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如此巨大的投入,更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回報期也許遙遙無期的煎熬。這是李寧向耐克、阿迪達斯等跨國體育運動品牌學習修煉內功的開始,在此之前,更多的學習僅限於廣告和市場營銷。

這個開發中心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李寧已經決定將這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當做一個品牌來經營,而不僅僅是出產的產品。

1998年,李寧卸下李寧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將重任交給一起創業的陳義紅,自己選擇去北大讀書。“我想學的東西太多了,選擇法律,是因為該學科可以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事物、洞察社會的能力,對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我想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也是人們應該掌握的基本武器,而並不是為了去當什麼才去學習它。我認為讀書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對於我自己來說,本科這個階段的知識我沒有學習過,希望通過係統的學習把這段空缺補上來,使自己的知識背景有個普及性的提高,並沒想要個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文憑。”對於讀書的想法,李寧是這樣認為的。

出於對公司管理的考慮,他還選修了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經濟學雙學位。35歲的李寧放下世界冠軍和公司老板的身段,背起雙肩包做起了學生,唯一不同的是他有家室,在學校賓館租了一個房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