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詩人,是中國詩歌界的駱英;他是商人,是中國新一代儒商代表,他是一個“十個指頭能按住十五隻跳蚤”的人。作為北大畢業的學生,反哺母校。2011年6月,黃怒波向北京大學捐贈價值9億元人民幣的資產,這筆資產將注入“北京大學中坤教育基金”,以進一步推動北京大學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的發展。
1956年,黃怒波生於蘭州,2歲時,舉家隨父親所在部隊前往寧夏支邊。在“反右”運動中,為團職幹部的父親因耿直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而自殺。
從此,孤兒寡母,母親拉扯兄妹4人,生活艱辛。在黃怒波13歲時,母親值班時不幸煤氣中毒,一年後撒手人寰,黃怒波成了孤兒。
中學畢業後,他曾在寧夏農村插隊。在經曆了失去雙親和生活艱苦的磨難後,他在黃河邊頓悟了人生要堅韌執著的精神,並為自己改名,此後他開始展現“怒波”的一麵。從此,黃怒波的命運發生了轉折。18歲那年,他入了黨。1977年,他進入北京大學中文係學習。而在北大念書時,他還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在中央機關工作了10年後,黃怒波覺得,放棄鐵飯碗,做屬於自己的事業是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選擇,也有很多領導挽留我,但我心意已決。”
但黃怒波的從商之路並不平坦。他曾經到中國市長協會下屬的中國城市出版社當了副社長,但不久以後出版社被迫停業,後經法律裁決,予以糾正,又恢複營業。盡管如此,黃怒波心意已決,決定開始自己創業。
出了衙門,黃怒波才發現一切都是那麼艱難。為了積累第一桶金,黃怒波帶著一幫“兄弟”打起了遊擊。他們在北京幹過打印,承接過名片印刷,賣過玩具娃娃,與人合作改造辦公樓;後來,他又輾轉到宜昌蓋住宅,到山西蓋賓館。在這段顛簸時期,黃怒波創立了自己的企業——中坤投資集團,那是在1995年。
而黃怒波自主創業初始,公司經曆了一場“政變”。原來,他的幾個老部下早在幾年前,就另成立了一家公司,還把公司的一層辦公樓的產權也轉到了他們公司名下,幾千萬元也被搞亂了賬,弄不清去向。這幾個人跟隨他二十多年了。當初,是他介紹他們進中宣部從事司機、電工和行政等工作;後來,他出來創業,又把他們帶了出來。黃怒波對他們十分信任,他們在公司擔任總經理等重要職務,企業的日常事務都交給他們打理。可以說,黃怒波對他們比親兄弟還親。
這件事讓黃怒波很沮喪,不僅是對朋友,更是對人性的失望。這種苦痛一度讓他絕望。可就如他自己改的名字一樣,黃怒波憑著一股韌勁,支撐了下去。
一場安徽旅行,讓他發現了一個商業契機。
在一次聚會上,黃怒波碰到了黟縣的一位老朋友,兩人相談甚歡。黟縣經濟落後,那位副縣長朋友聽說了黃怒波的生意,便有意拉他去當地投資。
1996年,黃怒波隨同朋友去當地參觀考察。他一眼就喜歡上了那個有著八百年曆史的古樸村落——宏村。“那時我們一群人來到安徽宏村,這是一個貌似破敗的小村莊,沒有好好開發和管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當時就覺得正是因為這裏的原始,它的文化價值是最大的,值得投資,在同行的人中,隻有我有這樣的想法。”
就這樣一個“破地”值幾百萬元?很多村民當時都覺得黃怒波是個“傻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