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黃怒波:果斷抓住創富的機遇(7)(1 / 1)

火車慢慢地啟動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慶幸地說:“要不是你,我非誤了車不可。”說著,掏出了1美元遞給老人。

老人並不推辭,微笑著伸手接過。

這時,列車長走了過來,對老人說:“您好,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歡迎您乘坐本次列車,如果有需要幫助的地方,我樂意為您效勞。”

老人客氣地回答:“謝謝,不用了,我隻是剛剛做了一個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現在我要回紐約總部。”

“什麼?洛克菲勒?”胖太太驚叫起來,“上帝,我竟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給我提箱子,居然還給他1美元小費,我這是在幹什麼呀?”

胖太太忙向洛克菲勒道歉,並誠惶誠恐地請洛克菲勒把那1美元小費退給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沒有做錯什麼。”洛克菲勒微笑著說道,“這1美元是我的勞動所得,所以我收下了。”

說著,洛克菲勒先生把那1美元鄭重地放進了口袋裏。

這絕對是一個讓人感慨不已的小故事——因為一份自然的認真,太太和身價數百億美元的世界首富,彼此都很在意那區區的1美元,都讓那1美元超出了其本身的價值:在前者的眼裏,那是對一種勞動必須支付的報酬;在後者的心中,那是對一份真誠感謝必須回應的尊重。

沒有財富多寡的鴻溝,沒有身份尊卑的差別,兩人以簡單的方式,以超俗的坦然,告訴世人——無論是誰,都要樂於幫助別人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慷慨地付出勞動,並欣然地接受相應的報酬,財富才會不斷地流動起來,不僅僅是物質方麵的,還有精神層麵上的。

第三節與眾不同,掌握賺錢的竅門

致富的路有千萬條,隻要認真去尋找,總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上遊沒有魚,下遊是否有魚?難得的是我們要有一雙慧眼,能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一條與眾不同的、適合自己走的致富路。

從開發安徽黃山宏村開始,黃怒波走出了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道路,他沒有跟風別人的創業模式,而是在樓市起伏、房地產商遭遇大浪淘沙的大背景中,始終堅持自己的度假地產夢想,以一枝獨秀的姿態引得無數效仿者開始跑步進場。

隻有擁有與眾不同的思維,才能永遠走在他人的前麵。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現代這個商業社會裏,與眾不同也能帶來財富。看完下麵這篇著名作家劉燕敏的標題為“百萬身價的人”的文章,也許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兩個青年一同開山,一個把石塊砸成石子運到路邊,賣給建房的人;一個直接把石塊運到碼頭,賣給杭州的花鳥商人。因為這兒的石頭是奇形怪狀的,他認為賣重量不如賣造型。3年後,他成為村上第一個蓋起瓦房的人。

後來,不許開山,隻許種樹,於是這兒成了果園。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鴨梨招來八方客商,他們把堆積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運往北京和上海,然後再發往韓國和日本。因為這兒的梨,汁濃肉脆,口味純正無比。就在村上的人為鴨梨帶來的小康日子歡呼雀躍時,曾賣過“造型”石頭的那果農賣掉果樹,開始種柳。因為他發現,來這兒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隻愁買不到盛梨子的筐。5年後,他成為第一個在城裏買房的人。

再後來,一條鐵路從這兒貫穿南北,這兒的人上車後,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龍。小村對外開放,果農也由單一的賣果開始到談論果品加工及市場開發。就在一些人開始集資辦廠的時候,那個村民在他的地頭砌了一垛3米高、百米長的牆。這垛牆麵向鐵路,背依翠柳,兩旁是一望無際的萬畝梨園。坐火車經過這兒的人,在欣賞盛開的梨花時,會突然看到四個大字:可口可樂。據說這是五百裏山川中唯一的一個廣告,那垛牆的主人憑這垛牆,第一個走出了小村,因為他每年有4萬元的額外收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