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還在圍觀打穀機的人,也紛紛湊過來,開始誇起葉夏至來。
等眾人都散去之後,趙朗合計一下,這些天加上村子裏的,總共定出去了三十多台打穀機,要是單憑他自己做,等做完都已經過了夏收,於是思考要不要也像葉夏至一樣,在村裏建個作坊,再雇幾個木匠來幹活。
不過到時候那些木匠定會把打穀機的做法學了去,對此,他自然不介意,過段時間打穀機的名聲傳得更遠,估計要買的人也會更多,到時候他也做不完,不過還是得經過葉夏至的同意才行。
於是來到作坊,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葉夏至。
葉夏至自然也不在意,她畫打穀機的目的,本來就是想解放百姓們的生產力,多些人做打穀機自然更好,於是雙手讚同:“這自然是好事,那你辦作坊的錢夠嗎?不夠我可以借點。”
趙朗開心道:“應該夠,這些天收來 不少定金呢,作坊也不用辦多大,就是蓋個院子而已。”
葉夏至:“行,三溪村有個木匠,手藝十分不錯,你到時候可以找他問問,別的你可以問問林村長,他認識的人多。”
趙朗點頭答應:“好的。”
趙家人都是說幹就幹的性子,沒幾天,就找來人開始打地基建院子,又叫林村長幫介紹人品可靠的木匠。
由於趙朗還要忙著給鄉親們製造打穀機,林村長每日樂嗬嗬帶著趙孟出門,去找手藝好的木匠。
他們村真是越來越好的,有兩個作坊和一個食肆,這是哪個村能比的?
附近很多木匠早就聽說了打穀機的存在,一聽林村長是來找他們去製造打穀機的,想也不想地同意了。
對於手藝人來說,很多時候錢不是首要的,他們最看重的是精進自己手藝,還有能做出讓人稱讚的作品。
等作坊開工的時候,被請來的幾位木匠看著一台台製作精良的打穀機,眼睛差點粘在上麵,心裏感歎得虧自己來了,還不等趙朗說什麼,就連忙讓趙朗給他們看圖紙,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做一台出來。
有了這些匠人,打穀機作坊也步入正軌。
這日,一個小商隊運著好幾車貨物往東趕,太陽落山時,正好路過一個村莊,便決定在這村莊借宿一晚。
這個村莊挨著官道,對於商販的投宿也習以為常,熱情地將這些商販留下來。
一個老者眼尖,打量著其中一個車上被綁著的物件看。
這個商隊的老大是個八字胡的中年人,見到老者如此,便介紹道:“此物名為打穀機,是柴頭村所造,割稻時打穀十分省力。”
八字胡是南海郡人,他婆娘的娘家有十來畝水田,見這打穀機好用,便想給泰山大人帶一個回去,想必他老人家會喜歡。
作為幾十年的莊稼漢,見到這麼新奇的農具,便想嚐試一下,便問:“老夫有個不情之請,可否讓我觀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