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婦人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中,見人跟她搭話,便抬起頭,看見來者身穿官服,頭戴官帽,趕緊扔了稻杆就要行禮。

唐縣令趕緊道:“免禮免禮,你還是先跟我說說這個農具吧。”

婦人跪在空中,跪下也不是,起來也不是,生怕哪裏做錯了要挨板子,漲紅著一張臉,憋了半天,“民,民婦見過大人。”

唐縣令無語,“免禮。”

就在這時,婦人那在割水稻的丈夫看到這邊的情況,怕妻子惹怒縣令,趕緊跑過來,“小民見過大人,不知大人有何事吩咐?”

唐縣令見這漢子跟他說話沒顫抖,心裏對他也高看一眼,問道:“沒什麼事,就是想問問,那個農具叫什麼?”

漢子沿著唐縣令的視線望去,正是他跟兩個弟弟合來的打穀機。

這打穀機一家用半天,這會兒正輪到他家用,趕緊回答道:“此物叫打穀機,是在柴頭村趙氏作坊買來的。”

又是柴頭村?唐縣令心裏詫異,這柴頭村總能出現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東西,又問道:“這價錢幾何?可有什麼過人之處。”

漢子如實道:“這個打穀機一千六百文一台,乃是小民與兩個兄弟合買的,它跟之前所用的打穀箱相比,可以省去很多力氣,不僅如此,穀子也打得很快,

以往需要兩人一天才打完的穀子,有了它,隻需一人半天就能打完,而且打得很幹淨。”

說完他拿上一把稻杆,演示給唐縣令看,隻見沒一會,稻杆上的穀子脫落得幹幹淨淨。

唐縣令的雙眼一縮,有些驚訝,竟有如此便農之物,又問道:“你說這個打穀機是柴頭村趙氏想出來的?”

漢子道:“是趙氏做出來的,但聽聞想出此物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

當初他去買打穀機時,聽到這個消息,也十分驚訝,這麼一個神奇農具,竟是一個小姑娘想出來的。

唐縣令聞言,心裏浮現出一個名字,“可是叫葉夏至?”

漢子撓撓頭,“回大人,小民不太記得了,不過我聽他們村裏的人說,漚肥的法子和劁豬也是她提出的,還有個諢名,叫‘劁豬娘子’。”

這諢名來曆實在是令人震撼,以至於他沒記住人家本命,倒是將這個諢名給記住了。

果然是她,這個小姑娘還真是不能讓人小看,唐縣令心道。

問完該問的話,便讓漢子夫妻去忙,他又到處看了一會兒,就乘著馬車回城了。

回到縣衙,第一件事就會叫人去柴頭村買一個打穀機回來,準備跟夏稅一起運到長安去,又磨墨寫了一份奏折,主要些漚肥之法還有打穀機,自然也要將葉夏至提一提。

蒼梧郡的夏日總是悶熱的,隻有靠江的地方,才會有絲絲涼意。

葉夏至熱得沒有胃口吃午飯,隻簡單地吃了個糯米糍,又喝了碗山泉水冰鎮過的黑涼粉。

剛放下碗出來,就見林村長家的大丫端著一個大湯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