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對唐縣令道:“如今我們龍昌縣受災百姓的口糧問題是暫時解決了,其餘受災郡縣估計還在為此時焦頭爛額。

不如你給檀大人和張大人修書一封,讓他們效仿我們今日的做法,為各個受災郡縣的百姓集資善款?”

唐縣令點頭道:“理應如此,我現在就給他們寫封書函。”

唐縣令說完,就走到書桌後麵坐下,開始磨墨寫信。

正事說完之後,他又著重地提了一下葉夏至在這次洪災中的功勞。

雖說葉夏至本人做事比較低調,但他還是覺得,該讓這些在洪水中逃過一劫的百姓銘記他們的恩人。

富商們很信守承諾,次日就將答應捐贈的善款抬來。

錢到了之後,唐縣令就趕緊叫人去各個沒受災的村子收購餘糧。

富商們對功德碑之事很是上心,見唐縣令忙得腳不沾地,就向葉夏至明裏暗裏地打聽功德碑什麼時候開始修建。

在他們眼裏,葉夏至跟唐縣令就是一夥的,說不定知道不少內幕呢。

葉夏至對此也不清楚,隻能安撫道:“你看這會兒洪水剛退,衙門裏麵每個人都忙得廢寢忘食,這事怕要再過一段時間,你們盡管放心,功德碑會修建的,隻是時間問題。”

富商們聞言,也無可奈何,隻能先回去。

葉夏至原本覺得自己該做的事已經做完了,想要回柴頭村去。

隻是見到唐縣令等人如此忙碌,便留下來,看看哪裏幫得上忙。

糧食很快就收回來,如她所想,沒能收回來多少。

一來大部分田地都被洪水給淹沒了,二來那些田地多又沒被淹到的地主鄉紳一直都與糧商有合作,基本都被那些糧商提前預訂了,官府隻能收到一小部分。

他們也早就料到,所以沒有多失望,唐縣令也立即安排人馬前往江南道。

不少災民家裏早已沒米下鍋,望著沒受災的村子喜氣洋洋地夏收,他們隻能埋怨老天。

“老天爺真是不公啊!”

老婦人看著餓得直哭的小孫子小孫女歎道,她要的不多,隻想將這些娃娃好好養大成人而已。

家裏如今什麼吃的都沒有了,親戚們避她家如蛇蠍,一點糧食都借不到,他們該如何熬過這幾個月啊。

歎氣歸歎氣,她還是拿起一把破刀,想去砍了家裏最後的兩棵芭蕉。

芭蕉樹上結著青色未成熟的果子,澀得不能入口,不過事到如今,哪裏還管它澀不澀,毒不死人就行。

“娘,我剛聽村長說,等會兒官府來送糧食。”

老婦剛出門口,就看見自己的兒子興衝衝地從外麵回來。

她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麼?送糧食?”

三十年前有次蝗災,飛蝗過境導致她們顆粒無收,那會兒官府的衙役官員像是人間蒸發一般,半個人影都沒見到,這次怎麼就送糧食了。

哦,是了,如今的官府不同以前,還會冒著大雨來勸他們撤離。

她一時間有些恍惚。

年輕人道:“沒錯,聽說官府收購了很多糧食,每個受災的村子都會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