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功德碑一直在,那往後千百年,都會有人知道他們。

不僅如此,這還是一個光耀門楣,福澤子孫的機會

如此大的誘惑,他們怎麼能放過?

錢可以再掙,這等揚名立萬的機會錯過就沒了。

“我捐五千兩。”第一個表態的是個矮胖的八字胡中年男人

葉夏至不認識他,低聲詢問唐縣令。

唐縣令手指沾了點水,寫了個楊字。

葉夏至瞬間明白,是做綢緞生意的楊家。

“我捐六千兩。”說話的是做糧食生意的何家當家。

楊當家立即又加價:“我捐七千兩。”

其餘人也坐不住了,八千,九千地開口,葉夏至頓時有一種進入到拍賣現場的感覺。

場麵一度熱鬧,葉夏至覺得他們這樣加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清清嗓子開口道:

“各位身懷大義,滿腔為黎民做事的熱忱真是令人動容,不如等會兒你們每人寫一個數字,捐款的數額就按照那個數字來如何?”

葉夏至跟著唐縣令進來時,眾人就注意到她。

不認識她的人紛紛好奇,這姑娘是誰,能泰然自若地在唐縣令麵前插話,唐縣令還一點都不介意。

這些混跡商場多年的老狐狸都是有眼色的,等她說完話之後,謙遜地問道:“不知這位姑娘是?”

葉夏至還沒自我介紹,唐縣令就先說話了,笑嗬嗬道:“這位是柴頭村的葉夏至姑娘,也是第一個意識到有洪災的人,就是她來縣衙告知我,我們才有時間安排百姓們撤離。”

單說葉夏至他們可能沒反應過來,但說是柴頭村的葉夏至,這些信息敏銳的商人,頓時就知道了。

即使沒有去過柴頭村,但基本都聽說過,前兩年橫空出世的腐乳醬油紅糖等佐料,就是出自柴頭村,後來又有曲轅犁打穀機。

而這些都是一個叫葉夏至的姑娘家最先做出來的。

人脈對於生意人來說尤其重要,除了跟葉夏至有過合作的人,其餘的人都有想去結交一下她的想法,隻是因為一些事情給耽誤了。

這會兒趁著人在,個個都開口向她介紹自己。

葉夏至微笑著回應他們,氣氛十分融洽。

唐縣令見他們的話題越扯越遠,輕咳了一聲,隨後道:“寒暄的話我們過後再說,我覺得夏至姑娘的提議十分好,不如按照她剛才說的來做?”

說回正事,眾人都收起了攀談的心思,努力整理出一副嚴肅的表情。

他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個提議,要是自己寫得少,怕功德碑的排名會靠後,要是寫得比別人多很多,又怕會吃虧。

隻是唐縣令都說這個提議好,他們哪裏敢唱反調,隻能硬著頭皮同意。

唐縣令跟葉夏至心照不宣地對視了一眼,隨後就叫人拿些些紙筆進來,分發給各位眾人。

這些人都是龍昌縣有名的富商,相互間打交道十幾年,雖說平時表麵熱情客套,背地裏卻沒少暗較勁。

於是眾人都十分苦惱,到底要填多少,才能讓自己的功德碑最靠前,將其餘人都擠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