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都拿著筆,皺著眉頭思考。

出於麵子問題,他們沒有相互打探,況且唐縣令還坐在那呢。

葉夏至和唐縣令也不著急,慢悠悠地喝茶等待。

一盞茶的時間過後,富商們才終於開始動筆,在紙上寫下一個深思熟慮的數額。

待他們都放下筆之後,唐縣令才叫人將他們的紙都收上來,一張一張地翻看著。

葉夏至也好奇的湊過去看。

最少的一個數額都有兩萬五千兩。

嘖嘖嘖,別看龍昌縣窮,但富的人也是真的富。

最後是做糧食生意的何家,以最高三萬八千兩奪得第一。

寫三萬六千兩的楊家和寫三萬五千兩的黃家悔得腸子都青了,早知道就寫四萬兩,不過是多幾千兩銀子。

唐縣令笑得一臉饜足,稱讚道:“各位真是大方慷慨,皆是我輩楷模,屆時定會讓百姓們銘記你們的功績的。”

好話誰不愛聽。

唐縣令的這一番話,讓有些心疼錢的富商們頓時喜笑顏開, 紛紛謙虛道:“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正事辦完之後,唐縣令見已到用飯時間,就叫人上飯菜。

一頓飯下來,也算是賓客盡歡。

回去之後,兩人合計了一下此番募捐到的銀錢,總共有二十七萬兩,這些銀子買的糧食就算不夠龍昌縣的受災百姓們撐到冬季水稻收割的時候,應該也能撐到朝廷的賑災糧到來。

“要是糧食價格再低點就好了,昨天就應該跟那何家商量一下。”唐縣令道。

葉夏至:“沒關係,這會兒正是夏收的時候,我們先那些糧商一步去沒受災的村裏收購些糧食,會比在糧商那裏買要便宜些。”

其實很多農戶種的水稻隻夠自己家吃,很少有舍得賣的,更何況現在的糧食價格這麼貴,憂患意識比較強烈的農戶就更加不願意賣。

畢竟誰也不知道自家的糧食若是賣了,等到自己沒米下鍋時,糧食價格會不會更高。

不過也有少數田地比較多的人家,每年都會賣一些糧食,先那些糧商一步,看看能買到多少就買多少。

唐縣令點頭:“好,等明日那些富商將錢送來,我就安排人去做這件事。”

“嶺南最近的糧食價格估計都會居高不上,你們可以先用一小部分善款先在這裏買些糧食應急,剩餘的去江南道買,江南道平原多水田多,號稱魚米之鄉,糧食價格一直都是十三道中最低的。”

一旁的祁誦提議道。

他知道這兩人今日出去所為何事,所以一直在唐縣令的書房等候,想要瞧瞧結果如何。

唐縣令恍然大悟,“果然還是大人明智。”

祁誦輕哼一聲,沒有接他的話。

葉夏至想得比較遠,潯江沿岸還有許多郡縣都深受洪水之害。

這些銀子隻能解救龍昌縣的百姓,受災的地方這麼多,張郡守跟檀殊估計也夠頭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