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成忠從決定在仡伏山下建城起,與鎮北軍的將士們,一刻未停歇。
采石建城,挖渠引水,修整田地......
呂廣出謀劃策,為了吸引人遷徙而來,便告訴周圍的百姓,隻要肯遷徙,肯加入農田的開墾,城池的建設,便可以給他們免費的土地。
漸漸地,隊伍中已經不止有鎮北軍的身影,還有了不少從不遠處遷徙而來的居民。
突厥的族人多數已經跟著隊伍遷徙離去,周邊留下來的,大多都是奴隸,祖祖輩輩備受壓迫的奴隸。
他們替家主放牧,養馬,種植,采石,采礦......
常年裏都做著最繁重的活兒,卻得不到一丁點兒的善待。
當他們怯怯懦懦探頭探腦的出現在城池周圍時,沒有哪個人身上是不帶著傷痕的。
眼裏的恐慌與期盼是交織在一起的。
鎮北侯隻用了一頓熱粥,便讓這些人,回去招呼其他人加入了城池的建設。
他們這些人,雖然耕種卻不能在家中存一顆糧食,奴隸便是那些部落貴族的私產。
身為奴隸,也不會有什麼工錢,賞錢之類的,身上甚至還有奴隸主家的特殊烙印。
鎮北軍入城之後,奴隸主們跑了,他們趁機奪了不少的牲畜。
但鎮北軍安定下來之後,將荒灘草原上的牲畜都入了城,他們漸漸沒了口糧,觀察了鎮北軍許久,才前來試探。
原本是想,能做活換口飯吃也行。
可鎮北軍說,隻要他們加入建設城池,不但有飯吃,往後還能分地。
那地不是給奴隸主的,而是給他們這些人的。
有了地,他們便不是誰的奴隸了,那個當大官的還說,都給他們良籍!
良籍便是他們靖國的老百姓,是平民了。
鎮北侯看著這些幹勁高漲的百姓,心裏也很是欣慰,呂廣的主意果然最是有用。
當然隻有人還遠遠不夠,呂廣還建議百姓們,集思廣益,推薦好的開荒辦法,實用的耕田農具。
但凡有被采取的,便可以在分地的時候,多分一到五畝地。
春日的來到,田野之上便有了希望,綠草的嫩芽長出來的時候,原本城池周邊的那些耕田,已經被收拾好了,部分農渠也可以引水了。
種子播種下去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看到了這座新城池的希望。
*
江雲娘得知崔家公子,崔明遠遭遇刺殺殞命的消息,心中一陣狂跳。
不敢聲張,立刻給婆母寫了信,詢問是否要實話告訴清芳。
而且她還懷疑,這場刺殺是皇帝所為。
皇帝是肯定不會願意放棄顧家的,去年她們也聽到了風聲,說是皇帝有意封顧家小女兒為皇後的傳言。
當時是因為清芳已有婚約,所以此事再沒有被提起過。
但江雲娘覺得皇帝沒有那麼容易放棄,如今再結合崔家公子的殞命來看,她覺得不是偶然。
必定是人禍!
目的還是順理成章的將清芳放到他身邊去,讓顧家掣肘,不得不與他那肮髒潰爛的王朝捆綁在一起。
但這種事情,她也不能私自做主,還是得要婆母回來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