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ay15(2)(1 / 1)

太陽下山前半小時,上到一處高聳坡脊,徹底繞出莫須有的大湖,決定紮營。紮營時間,常態下不會在太陽落山以後,太冷,光線也不利於觀察營地環境。我喜歡將帳篷搭在坡脊上,視野開闊,可以一覽絢爛黃昏,早晨則可被第一縷陽光照射。若有風,也能靈活地選擇坡麵,不論哪一麵都有景致,或夕陽,或朝陽。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天盡量上到高處,翌日清晨趁著坡勢、凍土猛行一段。最寶貴的時光,不能消耗在緩慢而無效率的爬坡上。所以大多數黃昏裏,我不是在坡頂,就是在爬坡的路上。

水的問題仍未解決,穀底有一條深溝,貌似有積冰或雪。滿懷信心地下到穀底,滿腹哀怨地爬上坡。原本打算不找水了,水袋裏餘水夠用今晚,明晨無水趕路罷了。這黃昏,是進入荒原以來最美一次,冷色調的黯藍天宇,暖色調的金黃大地,霞雲飄浮在冷暖天地間。光線作畫,一幅簡約而豔麗的油彩。閑步間,發現帳篷幾米外的一個稍凹地裏,居然有一片未化積雪,靜靜地等待著我。始終無法深刻理解,在同一片大地上,在同一輪太陽炙烤下,雪原盡融,唯有明朗的某處,一小片雪仍獨自堅守。堅守我的到來,堅守誰也不知的幻夢,堅守對荒原的承諾?

一邊化雪,一邊透過敞開的帳門,凝望著冷色天際中,唯剩一朵不肯離去的火燒雲。我與雲,心無一物,隻在彼此心中匆匆一掠。隨著火燒雲湮滅,沉重的疲倦感隱忍襲來,今日漫長,行路悠遠,翻了幾個難纏的大坡,找水也是一番折騰。第一次使用濕巾,攜帶它的本意,隻為擦腳,嗬護著旅行中的命根子。

有過經曆的人就知道,每天近二十公裏的速度是怎麼來的。除了極少的路可小騎過個癮,其餘路況很少能一次推百米不停下喘口氣的。硬草地一般推個五十米喘口氣,寒漠土二十米喘口氣,沙土路十米喘口氣,重沙地三五米喘口氣,陡坡半個輪圈喘口氣。這羌塘就是這麼一口口氣喘過來的。

喘氣就是呼吸,很重要。學會呼吸就可控製心率,控製心率是為了減少血液循環,減少血液循環代謝就少,代謝少了就能節約熱量,節約熱量就能省食物。呼吸和食物之間的關係便如此,體力減少更不必說。

如果一個小時休息十分鍾,不如學會一個小時休息六十次,每次十秒,使心率永遠控製在低頻(僅指羌塘推行環境)。我的體格並不強健,每天長休息三次左右,每次不超過十分鍾,包含了中午路餐和抽煙。其它時間推一會,喘口氣,控製心率。提高推行頻率,比太陽起得早,與太陽同息,速度就是這麼來的。盡量不做無氧運動,過多使用爆發力。另外,胡思亂想、多愁善感、吟詩作畫、悲天憫人也都會消耗體力。因此,大部分時間裏我是沒心情的,有心情時也要控製成一個平滑的狀態,套句網絡語就是“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