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欣賞速寫畫,鉛筆的或鋼筆的那種,單線條的勾勒,簡潔、明快,卻也透著靈動,無論畫的是人物、鳥獸、花木、抑或風景,傳神達意,都別有一番情調。
徐鳳寧的長篇《北方歲月》,我讀後的感覺,大抵屬於此類,是一幅北方生活的速寫畫長卷。作者淺淡流暢的筆調,歌挽百年流逝的歲月,是透著絲絲縷縷情韻的,讀這樣的長篇不累人,但卻讓人產生一種歲月如歌,往事難留的淡淡悵惘,真是逝者如斯啊。
作品從北方一個無名小鎮(後稱興隆鎮)的肇始、開發寫起,通過一個家庭三代人及相關人物的愛怨情離,再現了不同時代,北方黑土地上人們的生存狀貌。他(她)們平凡的、質樸的,但又無比熾熱的,湧動著生命激情的情愛,如雲悠悠,如水潺潺,也如柴烈烈。這就是人間的正劇,這就是大地上的生活。沒有濃墨重彩的粉飾,也不見悲天愴地的張揚,卻是人生歲月的寫真。
小說從清朝末葉寫起,經過了軍閥張作霖、偽滿洲國,解放後的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直寫到改革開放的90年代,時間跨度百餘年,卻如行雲流水,或繁或簡,緊扣著時代人物的生存、命運,是有較強概括力的。
作品圍繞著興隆客棧老掌櫃餘德尊的後代,餘家山及兩個弟弟家川、家冰和一個妹妹紫彤的生活展開,如一幅幅北方生活的風俗畫,再現著那個年代的如煙往事。特別是對餘家山的發妻雪娥和逼上梁山後又拉隊伍抗日的高文祥之間的愛情描寫,寫的是婚外情,卻也透著野性的人性美。還有像查舒威和紫彤這對夫妻,著墨不多,也躍然紙上,很鮮活。
小說還寫了日偽統治下人們的反抗。當了日偽警察的餘家冰的矛盾心理,作者並沒有把這個人物臉譜化,把他寫成一個無惡不作的漢奸,甚至也沒有什麼更多的主觀判定,他就是特定曆史環境下那麼一個特定人物,雖然做了日偽的警察,但他還是個人,還是一個中國人。對於餘家冰這個人物,作者客觀、冷靜的描寫,在這部長篇中,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之一。
餘家後代餘鍾麟與女同學劉怡君及高升三個人之間陰差陽錯的情感糾葛,無不顯露出時代和歲月的淪桑變化。
作者是把作品中人物的情戀離分,命運的生生滅滅,愛愛離離,傍著生活的變遷來寫的。他們的情感曆程,作為歲月大河中的浪花,都帶著不同時間、背景下的印跡。作品從山裏小鎮樸素的風情風物,寫到大城市現代化的生存環境,直至餘家第三代人餘聰,和部隊首長女兒袁惠的相識到相戀;崇拜詩歌、充滿了浪漫情調的香秀與“金子哥”,從相戀到相許,無不滲透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觀念的變化;香秀的出家(隻含蓄點過),海妹的風塵淪落,高升的世海沉浮;直到最後餘聰與肖曉楓、肖曉桐這一對雙胞胎姐妹的離奇遇合;無不透著作者徐鳳寧歌挽時光,關注人生人性的意緒。
《北方歲月》的作者徐鳳寧,我還沒見過,小傳上提供的,是1963年生人,很年輕的一個作者。
這麼年輕的作者,寫出洋洋二十多萬字的長篇,內容上,曆史跨度百年之久,其間人物四十幾個,而作者寫來隻用很短的時間,實在不容易。
哈爾濱出版社的戴淮明君,我們是老朋友,他誠邀我給他正在編輯的這部長篇寫序,於是領命。時間很緊,匆匆讀了一遍,寫了上麵一些文字,也是為我們黑土地上又一部長篇小說的問世,一位年輕作家的脫穎而出表示祝賀吧。是以為序。
二零零二年三月十二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