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搖搖頭,掃視了一下群臣,說:“天書裏說了什麼,無人知道,如果上天真的想告訴我什麼,就應該和諸位共勉。怎麼可以不出示給眾位看呢?”
說完,他就領著眾人到了承天門。真巧,承天門南角獸吻上真的掛了一個黃色包裹。隱隱約約地能看到上麵寫了許多字。宋真宗斷定這就是天書,先帶領群臣向天書下拜,然後讓人小心翼翼地把天書從屋頂上請下來,令大臣當眾宣讀,天書名即為神人告示的《大中祥符》。裏麵的文字說:趙家天下可以傳七百世。
次日,群臣入賀,宋真宗在崇文殿請大家吃飯;同時改用新年號;最後,令吏部尚書張齊賢等,把神人降天書事件奏告天地、宗廟,及京城各大寺院。
僅半個月後,全大宋的臣民都知道了“天書事件”。
山東兗州的呂良等一千二百八十七人上書,要求皇帝封禪泰山。這些人為什麼積極?因為泰山在兗州境內,如果皇帝真的到了他們那裏,肯定有不少好處。宋真宗雖然親自接見了這些人,但還是要擺擺架子:“封禪大事,曆代帝王都不敢輕言封禪,你們的忠心我知道了,但這件事以後再說。”
這些人立即就說:“國家受天命五十年,已至太平;今天降祥瑞,應有皇帝告成於泰山,上可以報天地,下可以應民心。”
宋真宗還很“害羞”:“此大事,不可輕行!”
這些人被打發走以後,以兗州為主,山東其他諸路進士八百四十多人,主動跑到皇宮前門上請願書,懇請皇帝封禪泰山。
整個大宋天下,無人不談“天書事件”,整個山東無人不希望皇帝來泰山封禪。王旦這個時候必須要出馬了,身為政府首腦,如果他還不說話,那可就太對不起那一壇子珍珠了。他率文武百官、諸軍將校,及各路地方官,還有在野的和尚、道士、尼姑,三教九流之人,共計二萬四千餘人,以大遊行的方式,跑到皇宮前門,懇請皇帝封禪。宋真宗依舊拒絕,一個勁兒地謙虛,說自己不配。
戲當然還得演下去。這些人就繼續勸:您配!您想,如果沒有您和前兩代皇帝精心理政,哪有現在的大宋?我們萬眾一心要求皇帝陛下封禪於泰山,就是想讓您通過泰山告訴上天,我們很好,我們大宋是繁榮昌盛的。
如同事先排練好的一樣,宋真宗連續拒絕了五次王旦的請求,最後還是答應了。
這年的十月,真宗皇帝踏上了泰山之旅,“天書事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阿龍辭典 泰山封禪
封禪,說白了,就是在山頂祭拜天神,再下山祭拜地神。這是最重要的文化形象工程,自覺有點成就的皇帝都喜歡搞一搞,因為泰山是黃河下遊最高的山,而且“泰”和“大”意思相同。從秦始皇開始到宋真宗時期,已有十位皇帝鬼扯過泰山封禪。最著迷的是漢武帝,他在位期間七次封禪,創下了紀錄。
【阿龍看熱鬧】
該圓滑時還得圓滑
孔子說,“直而無禮則絞”,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一味地心直口快,而不知“禮法”的話,就容易傷害別人。總之,孔夫子也認為,一個人太正直了也未必就是一件可讚美的事情。王旦做宰相,名聲不錯,人品也很好,可他不但沒有反對封禪這事,還親自領頭來張羅做假,原因不在於那壇子珍珠,而在於,真宗作為大老板,既擺出這麼一副求人的低姿態了,再不給他麵子,恐怕日後大家都不好過。封禪泰山無非是花點錢,還不至於傷天害理,那就圓滑一回吧。
阿龍記事貼
真宗皇帝好讀書
北宋的皇帝都喜歡讀書,宋真宗和群臣閑聊《莊子·秋水》時,突然叫:“秋水”,大臣們正發懵時,一綠衣小女童從簾後走出,背誦《秋水》,從頭至尾,無一差錯,眾臣無不震驚。
5、 “鶴相”丁謂
宋真宗朝代的宰相丁謂有個綽號,叫作“鶴相”。這麼叫他,並不是說他喜歡養鶴,而是他獨具異能,常能見到仙鶴。因有這樣的特異功能,所以他被宋真宗特意任命為“玉清昭應使”。官職越多,異能越強。每當宋真宗搞大型典禮時,丁謂都能見到仙鶴在房子裏飛來飛去,跳著舞。因為別人看不到,所以丁謂每次都把這樣的事情記下來。“天書事件”發生時,丁謂就經常能看到仙鶴從天空飛過,讓十分想見仙鶴的人嫉妒得要死。當時寇準在陝西做官,一日和同事在山亭上,見有烏鴉幾十隻飛鳴而過,就笑對同事說:“如果丁謂看見,一定當成是黑鶴了。”
當初,寇準是正宰相,丁謂是副相。有一次,宰相會餐。寇老爺子長須飄飄,不小心就飄到熱湯裏邊去了。丁謂正好在旁邊,趕緊幫寇準把胡須拖出來,並親手用絲絹把胡須揩幹淨,最後自上而下捋了一把,覺得沒有湯水了才放心。寇準平日就有點看不起他,便隨口說了一句:“副宰相是國家的大臣,難道你的工作就是為上司擦胡子嗎?”說得丁謂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又羞又惱。自此以後,他便恨上了寇準。
不久,一向與寇準不合、奸邪狡詐的王欽若首先發難,對宋真宗說當初寇準主持訂立的“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是國家的恥辱。丁謂立即在旁邊煽風點火,就這樣,寇準被罷去宰相職務,到地方上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