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個闊財主,解決爭端的辦法就是“花錢消災”,初時這還行得通,到後來自己家也窮下來,錢的問題就很讓人頭疼了。北宋後來的皇帝都是這種軟弱的德行,遇到紅燈繞道走,從來下不了決心去麵對困難、解決困難。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人也是這樣,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難題了,總是不敢麵對,心裏發怵,以為閉著眼不去看問題就會消失。其實,問題始終還在那裏,越壓越久、越積越重,最後就成了一塊心病。
阿龍記事貼
因為年輕就耽擱了當宰相
寇準十九歲就中了進士,少年得誌,到三十多歲時已經是資深官員,在很多重要位置上都待過了,太宗本想提拔他當宰相,但又覺得他太年輕,服不了眾,這就給耽擱了幾年。寇準知道後,找來一個偏方天天吃,竟然真吃出成績來了:須發皆白。1004年,他四十三歲,終於拜相。
4、 “天書事件”
“澶淵之盟”訂立三年後,宋真宗還沒有從陰影裏擺脫出來。
寵臣王欽若對他說:“您如果真想雪澶淵之恥,我倒是有個方法。”
宋真宗眼前一亮,就讓他說來聽聽。王欽若就說了:“陛下可下令,讓重兵再進幽薊,踏平燕雲之地,前恥就得雪!”
這個主意等於沒有出。眾所周知,宋真宗當初就是不想擴大戰爭,所以才訂下“澶淵之盟”的。所以,他搖頭:“天下百姓才太平了三年,我怎麼忍心讓他們勞苦呢?”
王欽若立即轉變思路:“皇上的仁愛之心,可以打動蒼天啊,這真是宋遼兩國人民之福。如果不用戰爭的法子以雪前恥,當然會有別的辦法以光陛下仁愛,揚我大宋神威!”
宋真宗急忙求教。王欽若給了四個字:封禪泰山。
宋真宗當然很高興,可隨即就有了憂慮。他說:“封禪泰山,當然是不世功業,可據古籍記載,封禪之帝,都得是天降祥瑞,而後行封禪之事。而我朝,現在雖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但並無特別之天瑞以應之。”
王欽若一語道破古代帝王們的造假手段:“陛下太實在了!河圖、洛圖那些東西,您真以為是神仙所為?那不過是聖人教化民眾的一種方法而已。所以我以為,曆代封禪所謂的天瑞,多人力為之。”
宋真宗先是高興,馬上又憂慮:“萬一這件事左相王旦不同意怎麼辦?”他的意思是說,王旦這個人比較耿直,不會弄虛作假。王旦是大宋的名相,宋朝的曆代皇帝對丞相都相當尊重,所以如果丞相王旦不同意,那麼,這個造假計劃就無法實施。
王欽若卻不這樣認為:“這是有利我大宋的好事啊,我去和王相溝通一下,王相會理解的。”二人就這樣定下來,由王欽若去找王旦講道理。
找到王旦後,王欽若直奔主題,說皇帝要去泰山封禪。王旦果然就反對。他說,不能為此虛名而勞民傷財。王欽若險些就要罵他,先不說這是不是虛名的問題,單就勞民傷財而言,王旦就是在誇大其詞。事實上,以大宋的經濟實力,去下泰山根本對國家毫無妨礙。
王欽若把王旦的態度傳達給了宋真宗,真宗皇帝決定親自找王旦。一日,他請王旦吃飯,吃完後,就拿出來一壇酒,對王旦說:“朕有好酒一壇,愛卿回家與妻兒老小一起喝吧!”
王旦就捧著壇子回家了,回到家立即打開,他還以為真是酒,一看之下,目瞪口呆,裏麵居然是滿滿的一壇子珍珠。王旦睜著眼睛看了半天,才知道自己受了皇帝的賄賂。
皇帝對臣子行賄,真宗皇帝這種做法可能是前無古人。王旦把這件事思來想去,最終被真宗的誠意與仁心打動了。試想,皇帝乃天下之主,他想要做什麼事,即使你反對,他也能去做。王旦覺得這是皇帝給自己的麵子,人不能給臉不要臉。這件事過後,他與王欽若一起開始安排真宗皇帝的封禪事宜。雖然在謀劃過程中,他很少說話,但不反對是肯定的了。
第二年的大年初五,宋真宗突然下令召集眾大臣,於崇文殿開禦前會議。大臣們都到齊後,宋真宗裝出很激動的樣子說:“朕之所以請大家來,是因本朝發生了一奇異之事。景德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朕方就寢,似睡非睡之間,突然寢室內一片大光明。在這光明之中,出現一神人,神人穿一醬紫色長袍,他對我說,速於正殿建黃道場,來年一月,上天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切記切記,勿泄天機!”
大臣們十分驚愕。宋真宗接著說:“朕驚而起,神人忽然不見!朕當即令內庭於正殿修道場、作法事,至今一月有餘。今晨皇城司上奏,承天門屋南角,發現一黃色包裹,朕思之,應該就是神仙所說的天書吧?”
兩個“托兒”王旦與王欽若立即向前下拜說:“這必是天書無疑,陛下仁孝及於上天,如今也不打仗了,老百姓年年收成好,要吃穿有吃穿,要娛樂有娛樂,所以老天降下天書來表揚皇上做得好啊。”
眾大臣一見王旦都這樣說,沒有別的辦法,隻能下拜,高呼萬歲。然後就有人說,這可是曆朝曆代未有之奇事;也有人說天書之說,隻是在古籍裏傳聞,今卻獨現於我朝,此當今皇帝盛德感動上天,等等。大家開始互相道賀,更向真宗皇帝道賀。真宗皇帝微微而笑。
王旦這個時候突然大聲說:“陛下,臣以為天書啟封之際,宜屏左右!”王宰相這麼說,不知是否覺得這個謠言造得有點過頭,還是想再勾引下大臣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