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和平下的榮耀(3)(1 / 3)

在大臣眼中,劉太後遇到的很多麻煩都是她自找的。倘若不提“母雞打鳴”的事,劉太後的治術很受眾臣的讚賞。她垂簾後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宋真宗的天書隨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興建宮觀,廢除宮觀使,有力地遏製了這一時期彌漫朝野的狂熱迷信。

在具體施政上,劉太後創設了解下情的諫院,並嚴懲貪官汙吏,重視水利、發行交子(紙幣)、完善科舉、興辦地方學校。注意第四個政績——發行交子,這是在宋朝乃至在世界上都有重大意義的一件事,誰能想到,這是一個女人做出來的?

晚年,她召見曾反對她預政的李迪,問道:“我今日保護天子至此,你以為如何?”李迪心悅誠服,很為自己當年的行為而羞愧:“當初不知皇太後盛德乃至於此。”

據說,劉太後臨死前對著仁宗拉拉自己的天子袞冕,似乎欲有所言。大臣薛奎一廂情願地認為,太後這是在示意穿著天子袞冕不能見先帝於地下,於是,仁宗命改用皇後冠服入殮。

劉太後執政十一年,是一位有功於宋朝統治的女政治家,正是她的垂簾預政,為仁宗慶曆盛世奠定了基礎。

阿龍辭典 狸貓換太子

著名的狸貓換太子故事,就發生在宋真宗朝,故事說宋真宗的劉妃(後來的劉太後)和內監郭槐是虐待小動物的人,兩人殘忍地把狸貓活剝,目的是調換李妃所生的小嬰兒,宋真宗見到那隻剝了皮的貓後,雷霆大怒,把李妃打入冷宮。宋真宗死後,仁宗即位,包拯為李妃平了反。曆史上劉妃、李妃真有其人,但這個故事是不確實的。

【阿龍看熱鬧】

好成績是最有力的回答

到底行不行,光說沒用,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遛遛才知道。作為政壇新人的劉太後,要得到朝廷精英們的認可,尤其是在那個男人當家做主的時代,光憑太後的身份當然是不夠的。有本事,就得做出點像樣的成績來,讓大家瞧瞧。可以想象,親愛的劉太後受大臣們嘲諷後,肯定也會躲起來哭哭鼻子,更可能私下裏發恨說“老娘一定要廢掉誰誰誰”之類的話,但委屈歸委屈,歸根到底,好成績才是最有力的回答。

阿龍記事貼

不要錯怪了一個好女人

1022年,真宗去世,兒子仁宗繼位時,才是十三歲的少年,朝政由劉太後掌握。“狸貓換太子”傳說中的劉後,原型就是這位劉太後,但真實的劉太後是個不錯的女人,政治手腕高超,治國能力強。1033年,劉太後去世,仁宗親政。

7、 宋仁宗的妃子

宋仁宗的妃子好做,因為宋仁宗是個特別溫和的皇帝;宋仁宗的妃子也不好做,因為空有皇帝的女人之名而無皇帝的女人之實。張貴妃是仁宗最寵愛的妃子,她去世時,仁宗居然把活著的正宮曹皇後當成了死人,追封張貴妃為溫成皇後,這份情義,對一個皇帝而言的確難得。可仁宗對張貴妃,從來不放縱。

有一天,宋仁宗去張貴妃房間。仁宗看到一件名貴的定州紅瓷器,就讚賞了幾句,突然問:“哪來的?”張貴妃隨意地答道:“是王大人送的!”仁宗立即變臉:“我明明告誡過你不要收受臣僚饋贈,你難道把我的話不當話嗎?”張貴妃正要撒嬌地解釋,宋仁宗已經拿起隨身攜帶的玉斧將瓷器砸碎,憤然離去,隻剩下張貴妃在那裏哭泣。

張貴妃也隻是哭泣一會兒而已,有個妃子卻被仁宗開除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仁宗皇帝退朝後回寢宮,可能是有頭皮屑的問題,他沒有脫龍袍就叫來一個妃子為他梳頭,這個妃子工作時發現仁宗的袖子裏有奏章,就問:“官家,今天有什麼事情嗎?”仁宗說:“最近總是下雨,朝臣們認為是皇家宮人太多導致老天的‘陰盛之罰’,要求裁減我的女人。”這個妃子一聽立即來了脾氣,大鳴不平:“誰不知道那些官老爺妻妾成群,沒什麼事就找歌妓唱歌跳舞,官家您身邊才幾個女人啊。難道就許他們快活,讓做官家的難過嗎?”宋仁宗的腦袋不癢了,心裏卻很不舒服。

過了幾天,這個妃子直接跟宋仁宗說:“官家是真要辭退人嗎?”宋仁宗點頭。這個妃子說:“那就先從我開始。”她以為平時受寵很多,仁宗皇帝不會拿她怎樣。可幾天後,仁宗真的下令了,以她為首的三十多名妃子被請出宮。仁宗皇後不解地問老公:“她可是你最喜歡的妃子,你怎麼真把她轟出去了?”

仁宗回答:“她居然慫恿寡人拒諫,這種人怎麼可以放在身邊呢?”

後來皇後跟後宮的女人們開了個會,會上,皇後說:“你們以後伺候官家要小心點,如果有閃失,那個梳頭的妃子就是榜樣。”

【阿龍看熱鬧】

這樣的領導可敬但不可親

一看就知道,仁宗這哥們兒受的是最正統的儒家教育,明白是非,做起事來正氣凜然,但細一感覺,又感覺他似乎不夠大氣,對待妃子們也少了點人情味兒。俗語說“通情達理”,仁宗這樣的人,“達理”是達理了,卻未必“通情”。在這樣的領導身邊工作,好處是你可以專心做事情,不用擔心小人挑撥,也不用擔心有了功勞領導不記得你,唯一要注意的是,要和領導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