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和平下的榮耀(4)(3 / 3)

晚上休息時,任福才發現自己隻帶著少量部隊來到了這裏,第二天,他頭腦清醒了許多,想沿好水川西行,從六盤山出去,於是,順著好水川和姚家川西側的穀口謹慎行走。前鋒桑懌發現路上擺了很多封閉的泥盒子,裏麵發出咕咕的叫聲。用手拍,裏麵有躍動之聲。桑懌不敢擅自開啟,隻好等任福到來。任福一到,琢磨半天,有人認為這是西夏軍的巫術,若打開,就會撲出一個老妖怪來。任福不信,他認為隻是普通盒子,於是讓士兵大喊一——二——三——打開,盒子一開,一群鴿子衝向天空,任福為自己的聰明大笑,笑聲未完,元昊的十萬大軍已經得知宋軍進入埋伏圈,好水川之戰開始了。

西夏兵在山上和山下一齊亮相,任福並不慌張——隻有知道必死的人才不慌張。宋軍士兵也是這樣想,所以對西夏軍來講,這的確是場惡戰。任福左衝右殺,身中十餘箭,可仍然揮舞著他的先進武器四刃鐵簡,挺身決鬥。有人勸他突圍,任福明白,就算這裏不是葬身之地,韓琦那裏也是“永垂不朽”之處。所以,他在不可能突圍的情況下堅決不突圍。臨死前,留下了豪邁之語:“我是軍人,當以死報國。”其中一個叫王的軍官也驍勇絕倫,他從幾十裏外的地方來解救任福,最終卻無法解救自己。臨死前,他已經衝鋒了數十次,全身上下沒有一處不見紅,知道不可能有奇跡發生後,他跪倒在地,看向東方,那裏正是開封,磕頭幾下,站起來,又多殺了幾個西夏兵,最後眼睛中箭而死。

宋軍全軍覆沒,韓琦一麵咒罵任福,一麵上表請罪。在回師路上,陣亡將士家屬數千人攔住韓琦的馬大哭,不但哭,而且還拋散紙錢,不但拋灑紙錢,還向空中哀訴:“你們先前跟從韓將軍出征,現在韓將軍回來了,你們都死了,希望你們的亡靈也能跟著韓將軍一起回來。”

這話說得很惡毒,倘若他們的魂魄不能跟韓琦回來,是不是要讓韓琦跟他們的魂魄走?

範仲淹得知好水川慘敗後,說了一句豬狗不如的話,以回應韓琦當初說他膽小:“此情此景,再難置勝負於度外!”

西夏軍大勝後,元昊的軍師——就是那個吃飯不給錢的張元寫了一首詩:“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張元這種無恥的勁頭,無人能及。但我們發現這首詩裏沒有“腹有萬甲兵”的範仲淹,再一次說明:“範大肚子”寫文章自吹自擂的功夫天下無雙。

阿龍辭典 韓琦是個慈悲人

韓琦晚上工作時,有一侍從在旁舉燭,侍從困倦,一不小心把韓琦的胡子燒著了,韓琦用手拍滅,繼續工作。很久,他抬頭,發現舉燭的人已經換了,大驚,深怕那人會受到懲罰,急忙大叫:“那人才學會舉燭,趕緊叫回來。”

【阿龍看熱鬧】

對失敗的人示以同情

在宋仁宗時代,大宋還沒虛弱到根本不能和西夏一戰,所以韓琦的主戰傾向並以身作則、努力去戰的做法,還是應該受到肯定的——敗軍之將,也可言勇。現實中常有一種情形: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不錯。無論如何,什麼事也不做的人,沒有資格去指責別人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好。有時候,經常被指責的人,反而是一直在幹實事的人,這種人遲早會成功,實現自己的真正價值。所以,不妨對暫時的失敗者抱以同情。

13、 種世衡以心交心

軍事家一旦有政治天分,在和平年代必將是國家的幸運。北宋守邊名將種世衡即是這樣的人,範仲淹讚他為“國家棟梁”,宋仁宗批示:“守邊的將領都像他這樣,我就不頭疼了。”

種世衡在環州做軍政一把手(知州)時,有密探報告說,一些羌族部落暗中勾結西夏,與大宋為敵。到了北宋時,羌已經沒落。大宋想要懲罰這樣的小部落,易如反掌。但種世衡不這樣想,反而經常深入羌族內部與他們打成一片。他往往是大包小包地去,再空著雙手回來。羌人得到了他的好處,慢慢地就憎恨自己的過去,與大宋做了朋友。

但也有不識好歹的,一個叫奴訛的羌族酋長,跟竹子一樣,性情孤傲,沒有笑臉,人際關係很差。當種世衡新上任時,按例他該去歡迎,但他沒有。

種世衡知道有這樣一根竹子後,就主動去拜訪。竹子雖然清高,卻知道種世衡戰功赫赫,不是普通的軍人。二人相談甚歡,約好第二天再見。晚上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早上醒來,種世衡艱難地把門推開,發現雪仍沒有停。

部下勸種世衡說,平常去那個鬼地方,走在陡峭的山間都膽戰心驚。如今又下大雪,恐怕會一去不複返。種世衡說,我不能失信於人。部下說,您暫時別把他當人看。但種世衡堅決要把他當人看,所以冒險踏雪上山。奴訛看著漫天的大雪,料定種世衡不會來,吃完早飯後,他就蒙起腦袋睡了起來。中午時,突然有人敲他的門,說是種世衡來了。奴訛震驚,穿上褲子就來迎接。隻見種世衡站在門前正把衣服上的雪打落。奴訛激動得嘴直顫,真心地把種世衡當成好兄弟了。大雪一停,奴訛就宣誓效忠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