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和平下的榮耀(5)(3 / 3)

富弼吹牛:“你們北朝不會忘記了章聖皇帝(宋真宗)的大德了吧,當初在澶州,如果章聖皇帝略一動怒,你們北朝的士兵能回來一個嗎?況且,我大宋封疆萬裏,精兵百萬,上下一心,若你們要用兵,誰死在誰手裏還是未知數呢。即使你們僥幸獲勝,損失肯定是有的,這些損失你那些好戰的大臣能夠彌補嗎?”

遼國皇帝被富弼唬住了,不作聲。富弼趁機說:“如果你們遵守合約,大宋每年贈給你的錢帛,還不都是你一人的,你拿錢蓋宮殿、養女人,還不是你自己說了算?”

遼國皇帝一聽,急忙點頭。

富弼開始解釋大宋的行為:“我大宋堵塞雁門關,是為了防備西夏的元昊;增大池塘裏的水,那是在兩國和好之前;城隍是因為破舊而加以翻修;登記民兵,是為了補缺,這跟違背盟約一點關係都沒有。”

遼國皇帝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他就是想要關南的上地:“祖宗留下來的,我們必須要拿回。”

富弼覺得可笑,遼人連祖宗是誰都搞不清楚:“若說祖宗,我們的祖宗是石敬瑭,他給了你們的地。後周世宗收了回來。這都是曆史了,難道你們認為石敬瑭是你們的祖宗嗎?倘若各自都要回自己的地盤,那你們現在的地方也應該是我們的。”

遼國皇帝因為事先沒有準備,被富弼得逞了。富弼一走出來,跟出來的一個遼國的臣子對富弼說:“如果我們皇帝恥於接受錢帛,堅持要你們割十個縣又怎麼辦呢?”

富弼給出了一句話:“給錢可以,給土地沒的談。”

第二天,遼國皇帝請富弼一同去打獵,他湊到富弼的馬邊,說:“我若得到關南之地,兩朝就可以永遠和平歡樂。”

富弼說:“既然你以得到土地為榮,那我們就肯定會以失去土地為恥辱。咱們是兄弟之國,我們看著您榮,您卻看著我們忍受恥辱?您這不是對待兄弟的態度啊。”

從獵場回來,遼國的一個臣子對富弼說:“我們皇帝也認為您說的榮辱很對,是否可以聯姻呢?”

宋人就是有這個特點,不把女人當成政治犧牲品。富弼說:“你們腦袋不開竅嗎?我朝的長公主出嫁,陪嫁不過十萬緡錢,哪裏比得上歲幣年年都有,永遠享受不完的好處呢?”

那位遼國使臣還真沒有想過這一點。

富弼回到開封後,把談判經過彙報給仁宗,仁宗同意增加歲幣。富弼又再次出使遼國。

遼國皇帝說:“南朝既然給我們增加了歲幣,措辭應當用‘獻’。”

富弼就是事兒多,不同意:“南朝是兄長,哪裏有哥哥向弟弟‘獻’幣的說法?”

“那就用‘納’字。”

富弼仍然不同意。

遼國皇帝認為富弼的堅持莫名其妙,“你們大把的錢都給了,一個字還堅持個鳥!”

富弼回了句:“是啊,你們大把的錢都收了,一個字還堅持個鳥!”

遼國皇帝再次搬出國家的法寶:“我要發兵搞你們。”

富弼說:“勝負不可預料,三思啊。”

遼國皇帝說:“‘獻’是古已有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