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和平下的榮耀(6)(2 / 3)

這時連推薦狄青做總司令的歐陽修,也痛悔自己的愚蠢,要求罷免狄青。

仁宗的態度很曖昧。這些人開始使用旁門左道,不久後,流言四起。

“有人”說狄青家的狗頭正長角,這是違反生物規律的,說明狄青想篡位。

“有人”說狄青家中發出奇怪的光,這是凶兆,代表狄青要謀反。

跟著“有人”說,是啊,是啊,並舉出更多可疑的征兆。

狄青五內俱焚,不知如何是好。

按文臣的看法,不撤狄青,趙家祖宗全要詐屍。既然這麼多有學問的人說得這麼可怕,宋仁宗也沒主意了,隻好把狄青派去外地做官,讓他離開了京師。

狄青出了茅坑,惡臭依然跟隨著他。宋仁宗經常會派人去看他在做什麼,狄青沒有兵,是否在撒豆成兵,半個月一次,狄青被嚇得得了恐懼症。

四十九歲那年,狄青因憂懼過度而去世,死後,無論是狄青還是那些文臣,都鬆了一口氣。

阿龍辭典 狄青的兒子

狄青的兒子狄詠是帶刀侍衛,並且是個美男子。仁宗皇帝給一位公主選女婿,選來選去都不滿意,有人問仁宗,到底想要個什麼樣的。仁宗回答:“就像狄詠那樣的。”

【阿龍看熱鬧】

不敢起用人才的企業必將慢慢死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是大宋人膽兒小,而是曆史上軍閥亂政的教訓太深刻。這種心理積累下來,後果就是一方麵朝中無大將、恐遼恐得睡不好覺,一方麵放著狄青這樣的好幹部不敢放手使用。這樣下去,自然是隻有退步沒有進步。

17、 “濮議之爭”

宋仁宗經過十幾年的床上實踐最終得出結論:自己命該無子。二十六歲時,他把哥哥濮王趙允讓的一個兒子要過來,充當自己的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宋英宗。

1063年,宋仁宗去世,宋英宗即位。邊疆大事先放一邊,如何稱呼親爹的問題,成為朝廷輿論的中心話題。

大臣王珪認為,皇上應該稱親爹為皇大爺(皇伯),稱幹爹宋仁宗為皇爹(皇考)。

宰相歐陽修則認為,親爹就是親爹,幹爹就是幹爹,不能更改。

宋英宗把這兩種意見提交百官討論。讓宋英宗驚訝的是,很多大臣都不讓他認親爹。和歐陽修在同一戰壕的韓琦,對百官有這樣的反應大感震驚。倘若一個人連親爹都不認了,那跟畜生有什麼分別。但反對者們也有自己的理論,司馬光就說:隻有皇帝的兒子才可以成為皇帝,英宗原本是沒有這個資格的,是因為他認了仁宗做爹,所以現在才能成為皇帝;從皇位繼承的合法性來說,必須要把幹爹當親爹,把親爹當幹爹——這話是夠繞的,不過人家說的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朝臣們立即把這當成自女媧補天以來最大的事,好像如果不分出高低,必將天塌地陷。

監察院官員賈黯身體一直不好,英宗勸其在家養病。他讓人抬著行將就木的自己去上朝,在朝堂上,一聽到這麼個大事,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兩眼放光,精神亢奮。臨死前他留下遺書,請英宗千萬要稱幹爹為親爹。很可能也告訴了他的兒子,“幹爹變作親爹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的一位同事蔡伉身體很好,也有一副好歌喉,在麵見英宗時,長跪於地如同死了親爹一樣,哭得聲震屋瓦,仿佛雷公轉世。他說:幹爹還是親爹的叫法,關係到國家興亡。英宗被他哭得六神無主,跟他同歸於盡的心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