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變法與反變法(3)(1 / 2)

徐禧先派大宋名將曲珍領三萬兵在永樂城下背城列陣,西夏軍則渡無定河來攻。有人提示徐禧,趁敵軍渡到一半時發動攻擊。徐禧昂然捋胡子:“王者之師不打沒有準備好的敵人。”一如那個被毛主席稱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者宋襄公。

宋襄公是春秋時期自封的霸主,與楚軍在泓水對峙時,楚軍不成隊形地過河,有人提醒他,趁敵軍渡到一半時發動攻擊。宋襄公說:王師不鼓不成列。結果,楚軍過河,把宋襄公打得大敗,他大腿上還中了一箭,狼狽而逃。

宋襄公的故事開始重演了,西夏軍一過河,兩支特種部隊就衝上來和其他部隊列陣。徐禧坐在城上,手持長劍和天子禦賜的黃旗,大有掃平西夏軍的風度。但徐禧是個軍事草包,他居然命令宋軍的特種部隊選鋒營(輕騎兵)先衝殺。以往,宋軍是先以步兵大陣禦敵,待戰機適合才以特種部隊側擊。結果可想而知,選鋒營三次衝陣,西夏軍巋然不動,選鋒營累了,西夏軍的兩支特種部隊開始反攻了。鐵鷂子從側麵夾擊選鋒營,使其全軍覆沒。名將曲珍看另外的人馬毫無作為,於是退回城中。這時候徐禧急了,開始團團轉,西夏先是把城內的水源切斷,然後猛烈地攻城。徐禧指揮士兵拚命守住城牆,但還是有倒黴的西夏兵登上城牆被宋軍群毆而死。有人勸徐禧率軍突圍,徐禧雙手捶打天空,豪情萬丈,誓死不肯。三天後,徐禧渴得七竅生煙,派人去跟西夏人談判。西夏人讓他們歸還米脂和蘭州,使者的愚蠢震驚西夏:我們能做這樣的主嗎?

西夏人以為他在耍無賴,把他扣留。晚上,徐禧又喜又懼。喜的是天降大雨,有水喝了;懼的是,城牆浸水。西夏軍趁勢用特種部隊撞城,然後就是進城後的屠殺,那時徐禧等一幹人和十幾萬大軍通通奔赴黃泉。

拔除了永樂城,西夏家門口安全了。據說宋神宗得到徐禧陣亡的消息後,當眾慟哭,幾十年的眼淚,全奉獻給了永樂城。

【阿龍看熱鬧】

小心應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徐禧明明是去主持建築工作的,但到了興頭上,卻把自己當成了喋血沙場的“飛將軍”,結果也隻好真的喋血沙場了。也可惜了宋朝的一片苦心,宋朝本來就勝仗打得少,徐禧的英雄幻想使宋朝的戰敗記錄又增加了一次。做人,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分,不要一被誇了幾句,就當自己是全能冠軍,在自己不擅長的工作麵前,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警惕和清醒。

阿龍記事貼

徐禧曾經文章第一

蘇軾與蘇洵在未踏入文壇時,北宋人看得最多的文章就是徐禧的。徐禧死後,他的大舅子黃庭堅吹噓他說:“文足經邦,武足定難。”

9、 遼人是不是人

宋哲宗趙煦即位時隻有十歲,因為年紀太小,所以祖母高太後幫他執政。

跟小孩子是沒法談論國家大事的,所以大臣們都向高太後負責。當時,在朝堂上,宋哲宗的禦座與高太後的座位相對,大臣們向來都是背朝哲宗向高太後報告,報告完畢,也就忘記了背後還有個真正的皇帝。哲宗親政後談起這件事情時,惱火地說:“當時我的眼中全是人的後背和屁股。”

很多大臣都輕看了這個小孩。他的胸膛裏有著熊熊烈火。

每次大臣向他和高太後奏報時,宋哲宗都沉靜如井水。有一次,高太後問他:“你為什麼不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宋哲宗平靜但帶著冷氣地回道:“太後已處理,還要我說什麼?”在場的大臣大為駭然。

還有一件事可以證明哲宗心中的確有火焰。他常使用一個舊桌子,高太後令人換掉了,但他又派人搬了回來。高太後問原因,哲宗答:“是爹爹(神宗)用過的。”高太後大為震驚。因為桌子不是桌子,而是宋神宗的桌子。宋哲宗的意思是不能廢棄神宗的執政思路。高太後在垂簾時期,把神宗時期的大臣都貶斥到遠方,宋哲宗正是用這種方式在把怒火發泄出來。

敢於反抗的人大都異於常人。宋神宗仙去後,遼國派使者來吊唁。作為皇帝,宋哲宗必須要直麵遼國使者。當時的宰相蔡確考慮到契丹(遼)人的長相很提神,打扮很另類,宋哲宗從來沒有見過,擔心他會被嚇到,於是就在宋哲宗麵前詳細介紹了契丹人的相貌特征,穿著打扮,言談舉止。蔡確說了很多,但感覺自己的話仿佛是在說給石頭聽。蔡確就又重新說了一遍,最後他真想直接說,契丹人就是鬼子。然而,小皇帝仍然沒有回音。蔡確一咬牙,就想再說說契丹人和大宋這些年來的糾葛史,宋哲宗定定地看著他,嚴肅得仿佛空氣都凝滯了:“這個遼人是不是人?”

蔡確很驚訝:“當然是人啊。”又補充:“隻是和我們華夏人不一樣。”

宋哲宗把目光移開,冷冷地說:“既然是人,有什麼可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