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靖康之恥”(3)(3 / 3)

阿龍記事貼

奸人多是藝術家

徽宗時期,最大的權臣兼奸臣就是蔡京了。可蔡京人雖然壞,書法竟然極好,北宋書法名家稱“蘇、黃、米、蔡”,“蔡”就是蔡京。據說有一回他問米芾(即四書法家中的“米”):當今書法誰人最好?米芾也是一個很狂的人,卻很服氣地回答:隻有你和你的弟弟了!

9、 開封保衛戰

1126年春天。

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下,準備滅掉北宋。聽說金兵要來,宋徽宗魂飛魄散,急忙把皇位傳給倒黴的兒子趙桓。趙桓是為宋欽宗。當金兵的西路軍渡過黃河後,整個開封城如同遭受了地震一樣。

趙桓問大臣們對策,大臣們告訴他,可以逃跑。有大臣勸趙桓,在喪家犬和亡國奴之間,不能選喪家犬。但趙桓非要選,喪家犬就喪家犬,活著總是好的。

大臣李綱勇敢地站出來,對趙桓說,“太上皇(指徽宗)傳位給皇上,正是希望陛下能留守京城,陛下怎麼能走呢?”

趙桓苦著臉,認為京城城池不堅固,根本無法固守。李綱說:“天下的城池,沒有比京城更堅固的。隻要皇上督率抗戰,必能守住!”

趙桓隻好留下。既然是李綱的主意,就任命李綱帶隊,負責保衛京城。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八,金軍在汴京城下集結。李綱站在城上,親自指揮防衛。金軍瘋子一樣猛攻,李綱就指揮士兵把瘋子打下去,幾個回合下來,誰也沒討著什麼好處。下午,兩國都派出使者議和。金國要求以大宋黃河為界割地,以及對自己進貢。北宋則堅持,扶貧(也就是進貢)可以,割地免談。於是,和談破裂,雙方再次回到戰場上。

金軍又開始瘋狂進攻,李綱與將士誓死保衛都城。金軍死傷無數,暫時退去了。這倒不是因為李綱有多厲害,而是汴京的城牆正如李綱所言——非常堅固。

雖然打了勝仗,但趙桓在皇宮裏還是怕得要死,就派使者到金軍那裏乞和。金軍仍舊是要求割地、扶貧兩項一項不能缺。趙桓答應下來,但李綱堅決不同意。

正月二十一日,各路勤王師相繼來到京城附近,如果再算上京城裏的士兵,共有二十萬人。李綱大膽地跟趙桓建議,集中兵力統一指揮,一舉把金人趕回老巢去。

趙桓在腦海裏翻檢了以往的家族史,發現沒有這一條規矩,所以,堅決不允。但在二十七日,前來勤王的武安軍承宣使姚平仲為了邀功,建議天黑後襲擊金軍營地,李綱覺得這個主意非常不錯,趙桓原本是想跟金軍和談的,一聽到這件事後,馬上就改變主意了,他也同意了姚平仲的建議。

建議的確是好建議,可惜,姚平仲本人是個飯桶,還沒有進入金軍營地就“主動”把自己暴露了。

金軍之所以不攻城,就是等著趙桓的答複,想不到趙桓居然來這一手,於是興師問罪。趙桓大驚,跟金人說,這件事不是我幹的,是我手下幹的。我已經把他免職了。

第二天,趙桓就把李綱免了職。消息一傳出,京城爆發了陳東領導的愛國群眾運動。幾萬名自發組織的群眾雲集宣德門下,殺掉了內侍,並且把當時出來勸阻的宰相李邦彥打了個鼻青臉腫。

趙桓隻好再次起用李綱。金軍再問劫營的事,趙桓耍賴,說不是政府所為,大概是民間組織,並送出了割三鎮的詔書與金銀。金軍見李綱又“複活”了,也隻得見好就收,在二月初三,引兵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