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就提醒我們,其實中國經濟在悄悄地發生原來不曾有過的變化,這個變化是什麼呢?經濟有減速的苗頭,減速不是因為外部需求振蕩引起,這個減速是跟我們成本變化有關係。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企業當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在上升的時候,短期就會減產,不會生產這麼多。如果整個經濟在靜悄悄地發生著一個成本開始逐步上升的趨勢時,我想我們的總供給會有減速趨勢,不會一夜之間下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僅是這兩年,實際上在2005年以後已經開始,這一判斷有很重要的統計數據。很多作中國收入分配研究的學者發現,在2004年以後,工資開始靜悄悄地上升,中國國民收入當中分配結構已經開始發生變化。我們現在很多基尼係數的統計,實際上有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2004之後收入分配變動的格局當中,特別是勞動收入占比,開始止跌回升,下降的速度開始減慢,開始出現拐點。2000年通貨緊縮工資是下降的,2004年以後轉為正增長。所有在座的都有感受,中國是一個很“貴”的國家,相對於過去5~10年,所有東西都變貴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關於中國實際彙率的報告當中,認為中國人民幣已經沒有被低估了。現在搞金融的遇到了一個很困難的問題,他們一直在講人民幣被低估。他們調整了2008年的數據,用人民幣的購買力來衡量是沒有低估了。中國經濟減速現象,實際上不隻是今年,到2010年甚至2010年之前幾年,我們都發現有這個苗頭,因為每一次需求的變化,你都會發現它會對我們的價格產生推動。這已經是涉及供給方麵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這個需求。
這是中國年度的GDP,從比較粗的數據看,2007年以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有明顯的減速現象。把每年分成四個季度,看得非常清楚。總體上這個趨勢已經是非常明顯。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同樣也是這樣認為,無論是世界銀行IMF或者聯合國,大家認為中國經濟2012年會比較差,實際是有個減速的趨勢。2013年會好一點,估計2013年歐債危機情況會好,美國經濟會好一點,但是有不確定性。
(本章完)